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5章 擒贼!

作品:《 三国:王业不偏安

       建兴六年。



       三月初七。



       辰时。



       大汉的天子再次通过栈道,回到了他忠实的斜水大营。



       回想起当日与赵云在斜水畔密谋时那种拼死一搏、孤注一掷的忐忑难安,此刻沿着斜水踱步缓行的刘禅有种恍如隔世的不真实之感。



       时不时有几具浮尸搁浅在河床上。



       既有魏人,也有汉人。



       当然,魏人远多于汉人。



       “命人把搁浅在河床的尸体全部收敛起来,一并火葬了吧。”刘禅对着侍立身侧的赵广吩咐。



       “不然怕是要闹瘟疫的。”



       “是!”赵广颔首,命人去做。

m.quanzhifashi.com

       不远处,一员青袍小将疾步向斜水畔这一行两百余人走来。



       “陛下,您怎么来了?!”



       关兴显然对天子的突然到来没有心理准备。



       毕竟栈道被拆毁一里多。



       想要从斜谷来到此处,先要缘梯下水,之后乘着小船行进一里,最后又要再次攀梯而上。



       这种活动,显然不适合天子。



       ——有损天子威仪。



       “董侍中劝朕回成都。



       “但朕想,要是现在回去,那不就是半途而废了吗?



       “所以朕来了。



       “一日不夺下陇右,朕便一日不回成都。”



       刘禅声音略显淡然。



       然而关兴与统广兄弟俩却被天子淡然的话语里那份决心震得微微一愣。



       “臣关兴敢为陛下效死尽命!”



       “臣赵统敢为陛下效死尽命!”



       “臣赵广敢为陛下效死尽命!”



       包括刘禅在内的四人此刻全部都二十岁刚出头,长相还算稚嫩,声音也很年轻。



       于是这场面虽然热血,一时间却给刘禅一种一群小孩装大人的感觉。



       但转念一想。



       古人似乎都早熟。



       十几二十岁,正是第一次杀人最好的年纪。



       这么说来,只我在装大人?



       “陛下,那五十穿上魏卒衣甲的虎贲,昨夜已经夺下了陈仓以东六十里的两处邮驿。”关兴抬起头来,却是略显沮丧。



       刘禅点头:“没截到消息吗?”



       关兴摇头:



       “他们无马,又要躲着魏人,去到邮驿的时候已经入夜,或许曹真败亡的消息已经被递过去了。”



       “没事,张郃不下拢,咱们上拢便是,两处大营还剩多少粮食?”刘禅问出了牵挂他一整晚的问题。



       “陛下,还没清点出来。”关兴说到此处,神色略微振奋了些。



       “不过赖陛下机警,大部分粮食都被保下来了!



       “赵老将军率军来时,魏逆已经在命人沉粮了。



       “若是再晚来一个时辰,怕是要损失大半的!



       “而且,他们似乎还故意要把民夫留给我们,想让这一两万民夫消耗我们的粮食。”



       刘禅闻言至此,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生出一种侥幸之感。



       他昨日中午军议结束后就直接去睡了,结果睡下没两刻又突然惊醒。



       想到魏军里说不定有人能猜到自己会去夜袭,又可能会因粮食无法带走而直接沉粮。



       于是赶忙又起身吩咐关兴,命其速速派已经到了栈道另一头的五百虎贲去守住栈道口。



       不给魏人再拆栈道来拖延时间沉粮的机会。



       这确实是当时军议时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的。



       毕竟几万石粮食全部沉入水里,手笔实在太大。



       不是谁都能那么容易下决心的。



       刘禅突然神色一惊,猛地看向郿坞方向:“难道说曹叡来郿坞了?”



       “什么?”关兴愕然。



       “几万石粮食说沉就沉,几万民夫说弃就弃!



       “除了曹叡以外,朕想不到还有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果断!”



       刘禅说到此处,已有种心惊动魄之感。



       若果真如此,他直接去郿坞把曹叡抓回来,那魏国岂不是要崩?



       还有这种意外之喜?!



       “跟朕走!”此刻的刘禅已经被幻想冲昏了头。



       “陛下去哪?!”赵广看着天子的背影有些懵。



       “擒贼!”刘禅根本顾不得什么天子威仪,揽起衣袍风一般往汉军营寨奔去!



       稍顷。



       赵云、关兴、赵统、赵广与刘禅一起,率着全副披挂的百余骑从汉军营寨出发。



       远离渭水,躲开郿坞视线。



       往郿坞更下游的武功狂奔。



       谁也不知曹叡是否真的来了。



       谁也不知曹叡带了多少人来。



       谁也不知曹叡到底走没走。



       如果走了,走到哪,又多少人?



       没人考虑这些。



       就赌一个万一。



       万一呢?



       万一他来了呢?



       万一他就带了几十骑呢?



       万一此刻他正带着几十骑在撤往长安的路上呢?!



       虽然郿坞的桥没了,可是郿坞往东四五十里的武功还有桥!



       要是能先曹叡一步到达武功桥,而他恰恰又人少,就能把他堵回郿坞!



       要是没发现踪影,就继续往东!往长安方向!



       就算只有万分之一可能,也是要去试一试的!



       一路绝尘。



       与此同时。



       斜水栈道,几名脚程极快之人正在往斜谷狂奔,进谷调兵。



       斜水岸边,万余军民动了起来,开始准备造浮桥所需材料。



       …



       …



       郿坞。



       一身黑色劲装的曹叡吃过早饭,在郿坞高处看了看渭水南岸的平原。



       没发现对岸有什么特别的动静,于是终于随东中郎将蒋济、散骑常侍陈泰所领百余骑离开郿坞。



       沿着渭水驰道东行。



       时不时能看到几具已经泡得肿胀的浮尸搁浅在渭水畔。



       偶有寒鸦啄食。



       战马不快不慢东驰。



       “陛下,咱们得快些了,前面十里就是武功了。”蒋济时不时看向渭水南岸平原,虽然什么也没有,但心中莫名慌张。



       能不慌张?



       堂堂大魏天子,就带了百余骑在前线行走,任谁都要毛骨悚然。



       但谁能想到呢?



       前线原来明明在斜谷口,还有大将军曹真几万人马遮蔽,又有一条渭水在前,郿坞可以说安全得很。



       结果现在郿坞成前线了。



       突然,曹叡把马停了下来。



       “陛下,怎么了?”蒋济心急如焚,刚刚才让你快点,你怎么还不走了?



       曹叡若有所思,片刻后叫来中书令:“孙资!”



       孙资闻声心领神会,迅速翻身下马后又迅速掏出笔墨绢帛。



       “诏命张郃郭淮,告诉他们朕已东归雒阳调兵遣将,命他们不论如何都不许下拢山。



       “就是关中丢了也与他们无干!



       “他们的任务,就是给朕保住陇右!”



       中书令孙资早已将绢帛靠在战马身上,脑中迅速将天子口语转译成严谨的文字,手上奋笔疾书,不过须臾便毕,最后递给曹叡过目。



       曹叡首肯:“命送信之人不要走沿途邮驿。”



       郿坞成为前线,邮驿也不安全了。



       孙资迅速将帛书盖章封装,递给一骑,命其从小路送往陇右。



       曹叡继续打马东走。



       事实上,半夜醒来得知蜀寇重新夺得两处营寨与粮草后,他便已经给张郃、郭淮连夜去了一诏。



       但那封诏书只告知二人,大将军曹真兵败身殒,命二人无论如何都不许下陇山,却是没说他已经离开长安东归雒阳。



       如今蜀寇有粮草为继,举大兵出斜谷已成必然。



       若是再隔绝交通,张郃郭淮就很难再收到长安的消息。



       到时候,二人不知关中虚实,就算先前有诏,也有不小的可能会下陇山赴长安来救驾。



       东行数里。



       前面就是武功。



       突然有一骑惊恐高呼。



       “陛下!不好!”



       众人闻声一愣。



       顺着其人视线望去,尽皆毛骨悚然。



       却见秦岭山脚,几乎在他们视线的尽头,不知数十还是数百骑正与他们几乎平行,却以比他们更快的速度往长安方向疾驰。



       “不好,蜀寇在想前面把我们截住,陛下快跑!”蒋济见状已是惊慌失措。



       曹叡整个人汗毛乍立。



       片刻后却是打马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