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35章 岁末

作品:《 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李贞觉得胡翊有些好高骛远,不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但胡翊却很坚持,对李贞说道:



       “伯父,我觉得应该勇于尝试,多接触些兵器,或许能从其中找出适合自己天赋的,学起来也能事半功倍。”



       李贞虽觉得这话是歪理,基础都没打好,学别的同样也起不来。



       可是话又说回来,谁叫胡翊是李家的救命恩人呢?



       那就教吧。



       李贞拾起兵器架子上的长枪,抛给胡翊,自己也抓举着一条大枪,在手中摩挲着,告诉胡翊道:



       “枪乃是军中的霸主,我就先教你如何发力。”



       几天下来,李贞教了胡翊挺多样兵器。



       胡翊发现,他的柔韧性确实一般。



       若是从小练童子功,早早地开始学这些兵器的话,也许还好。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但是21岁的他,想学剑,肢体不够协调。



       想学枪,用着很不顺手。



       最后李贞教他刀法,结果刀法的缠、绕、削、劈,更是需要极大的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胡翊也都败下阵来。



       学习这些兵器所需要的熟练度,也都高的吓人,这也间接证明了胡翊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反倒是冷门兵器——竹节钢鞭。



       胡翊使的颇为顺手,只需20点熟练度就入了门。



       看到胡翊于刀、枪、剑、马槊等兵器上,都败下阵来,却在破甲的短兵器上表现出天赋。



       李贞啧啧称奇。



       只是钢鞭实在太重,胡翊抡上几次后,动作就会变形。



       李贞在发现胡翊的天赋后,将12斤的竹节钢鞭去掉,给胡翊换上了一根3斤多重的四棱凹面锏。



       这锏的长度大概1.1米,3斤的份量,拿在手里不轻不重。



       长锏四棱锋利,尖端带刺,可击打、可贯穿、可突刺,变化多端。



       胡翊仅仅挥舞了几下,便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起儿时的自己手拿一根短棒,在路边大练“辟邪剑法”,欺负路边花花草草的场景。



       胡翊于锏兵器上的天赋,也和钢鞭差不多。



       很快就入了门,而后在李贞的教导下,开始一遍一遍练习各种用锏的基本功。



       李贞很满意的笑了,看到胡翊手中的锏,耍的越来有模样,坦然说道:



       “你这个办法确实也挺有效果,既然你耍锏顺手些,那以后就专门练锏,我开始还以为你是好高骛远呢,没想到几天下来,你就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你这个孩子倒也聪慧的很。”



       胡翊嘿嘿笑着,热情这东西一旦要是来了,挡都挡不住。



       胡翊现在甚至愿意不吃饭,就练锏。



       李贞看他练的疯了魔,及时泼了盆冷水,给胡翊又提了个醒说道:



       “锏要练,拳脚功夫再差,也不可搁置,你哪怕每天练几遍,过上个二三年,也能看得过眼。”



       胡翊点着头,他深刻认同李贞的话。



       任何天赋,若是不经过后天的持续训练,最后也无法全部兑现。



       持之以恒很重要,哪怕于拳脚上的进度再如何缓慢,若以年作为单位去坚持,总会产生质变。



       李贞随后想了想,又结合胡翊目前的情况,给了他一个综合性的建议:



       “习练锏法,拳脚不可搁置,此外你需再学一点箭术,重八喜欢打猎,每年春狩、秋狩,大家都在一起比试,你的箭不需精,但也要能射的中,如此一来再改善改善骑马的姿势,看着至少像个武人了,装装门面也算过得去。”



       如果说,胡翊的锏法天赋算不错的话。



       那么,接下来他在箭术上展现出来的天赋,就更加突出了。



       胡翊按照李贞的指点,弯弓搭箭。



       先从十步开外练起,胡翊的眼睛炯炯有神,目力极佳。



       而最重要的是手稳。



       试过几次距离,换过两把份量不同的弓后,李贞一阵雀跃,见到了胡翊,就像是捡到了宝贝一样,豪不吝惜词汇的夸赞道:



       “你小子,原来正经的天赋都点在了箭术上,从今天开始你要与我好好学射箭,过几日把你带去校场好好练练,就你这双稳定的手,将来必定是神射手的材料。”



       胡翊的手稳,这个他自己也知道。



       在此之前,胡翊想过在明朝开展简单手术的事,因而专门练习过手的稳定。



       再加上日常书写,需要悬腕用笔,这对于提升手的稳定性也有一些帮助。



       胡翊心说,这大概就是一通百通吧。



       若是能够将箭射好,绝对是个加分项。



       日子在胡翊的日常练习中,开始接近年末了。



       叔父胡惟庸找来了几本有关农事的书,一本《齐民要术》,一本《陈旉农书》,和一本《王祯农书》。



       胡惟庸还托人带话,《天工开物》这本书没听说过,问是哪个朝代、哪个人所写的?



       叫胡翊说的仔细些,他回头再想办法弄来。



       胡翊以前只知道《齐民要术》的名头,现在手头上摆着厚厚的三本书,时间有些不够用,需要挑灯夜读了。



       粗翻了一些,胡翊大概知道了三本书的区别。



       《齐民要术》包罗的十分全面,农、林、牧、渔皆有涉猎,只是涉猎的广,就难免篇幅和深度逊色一些。



       《王祯农书》里,有许多农具和器械发明,更偏向器械技术方面。



       《陈旉农书》是正儿八经讲种植术的,从养护农田到堆肥、制肥和用肥,再到最后的耕种细节,作者讲的很全面。



       胡翊随后把重点放在《陈旉农书》上,总结、归纳,记笔记,然后琢磨着怎么在古人的基础上,进行肥料的改善。



       坤宁宫里。



       朱元璋最近忙的飞起,又要过年,又要开国。



       朱静端说他每天早上出去,半夜了不一定能回来。



       年关上,好消息也是不断。



       北伐军势如破竹,徐达攻占了青州,斩了元将普颜不花。



       常遇春一路猛追猛打,身后的粮草供应跟不上了。



       常遇春攻的实在太快,身后的押粮官哭了,这个猛人跑得太快,他们押运粮草辎重的实在是追不上啊!



       整个山东全境收复在即,一场决战即将打响!



       而在应天府。



       岁末将至,宫中悬挂起灯笼,坤宁宫也装饰了红布,显得极为喜庆。



       开国日期定在了正月初四,国号为“明”。



       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当日,也只剩下十天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