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六百九十五 是服从!还是毁灭!

作品:《 东汉末年枭雄志

       跟在荀彧和臧洪后面一齐下跪反对郭鹏封王的二十六人被一起抓走了。



       无论在最后时刻是否认罪,是否想要认错,是否怂了想要反悔,他们都没有得到原谅。



       荀攸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郭某人不会允许再一次的背叛。



       朝堂上顿时减员五分之一。



       一直愣着不曾跟从荀彧脚步的鲍信因为没反应过来而十分幸运的躲过一劫,此时还是傻愣愣的站着。



       于是荀攸看了看傻傻的鲍信,想了想,于是脸色不善的走上前。



       他看着鲍信。



       “鲍少府还对魏公封王有异议吗?如果有,现在可以说出来,攸愿意和鲍少府好好的议论议论。”



       鲍信的嘴唇动了动,忽然打了一个激灵,看着站在面前满脸阴霾的荀攸,连忙后退了好几步,满脸惊恐,连连摇头。



       似乎荀攸就是个夺命大魔头一样。



       “不!不!我没有!我没有!魏公……不……魏王!魏王殿下功劳之大,天下无出其右,合当封王……合当封王!!”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鲍信忽然面朝小皇帝跪下,大声喊道:“臣鲍信,请陛下念及魏公再造汉室之功,不以白马之盟为阻碍,封魏公为王!为魏王!”



       鲍信跪伏于地,满头冷汗,脸色惨白,身子忍不住的发抖。



       有眼力价的朝官们立刻恍然大悟,立刻紧随其后,齐齐跪伏在地。



       “请陛下封魏公为王!”



       站在后头率领魏军十足虎视眈眈的曹纯顿时有些奇怪。



       这帮家伙难道事先练过?



       怎么说起这种话来整齐划一,一点都没有不和谐?



       荀攸则没有感到奇怪。



       他转过身子,背对小皇帝,面对群臣。



       “诸位的意思,陛下都清楚了,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陛下所说,陛下自然是认同的,诸君一起认同此事,是国家之福,甚好,甚好。”



       荀攸的脸上流露出了些许难看的笑容。



       而后荀攸转过身子,面对小皇帝,高声喝道:“陛下圣明。”



       荀攸身后的一票朝臣一起跟着高声喝道:“陛下圣明。”



       圣明的声音在整个朝堂上回荡着。



       但是小皇帝怎么想,想破了脑袋,都想不通自己和圣明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



       我真的圣明?



       明明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怎么就圣明了?



       但是没关系,只要大家认为他圣明,他就是圣明的。



       郭某人已经决定了。



       在这场风波之后,雒阳朝廷和郭鹏开始了心照不宣的配合,开始了三辞三让的过程。



       与雒阳朝廷这边一样,郭鹏那边也利用三辞三让对藏在魏官群体内部的敌人发起了最后的进攻,效果斐然。



       而郭鹏那边利用反腐行动对政敌进行打击报复的同时,也得知了荀攸在雒阳拿下了荀彧和臧洪,还把鲍信给吓病了的消息。



       荀彧和臧洪以及二十六名官员被抓了起来,关进了死牢,等待着处置,鲍信的运气还不错,但是被吓病了。



       自打那一天之后,鲍信就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他是真的被吓病了。



       蔡邕的运气更不错。



       原本可以想象,蔡邕也是一个反对的大热门,结果因为蔡邕在这场大朝会进行之前两天刚好病倒了,躺在病床上,没能参与这件事情的任何一个环节和后续的一切。



       荀彧和臧洪在朝堂上的言行举止被荀攸和临淄营的密探一起告知了郭鹏,郭鹏拿着两份报告做了比对,发现荀攸没有说谎,没有夸大言辞,一切都是真的,所以他很满意。



       荀攸已经献上了投名状,他背后的荀氏认怂了,已经完全抛弃了固有的立场,拼命的往郭某人这边挤来挤去,蹭来蹭去,不想被丢下。



       如此这般的姿态,让郭某人十分愉悦。



       荀氏认怂了,那么接下来,就是陈氏了。



       思考了一番,郭鹏把陈纪叫来了。



       对于这位从青州刺史时代就与郭鹏一起行动的老臣,郭鹏还是很尊重的。



       陈纪的年龄比蔡邕还要大,是当之无愧的国老,所以郭鹏对陈纪一直都很客气,很优容。



       话虽如此,郭某人一直以来都对颍川籍士人不怎么感冒,尽管他自己的祖籍也是颍川。



       早期跟随的他的非郭氏本家颍川人不过一人,枣祗,可他不是颍川大家族出身,也就是个小士族之家。



       直到风云际会之下,他做了青州刺史,父亲郭单府中有几名被征辟的颍川士人顺势跟从了他,如杜袭和辛评,两人也并非一流士族出身。



       旋即郭鹏成为青州牧,而当时陈纪正好在做平原相,两人有了上下级关系,郭鹏这才算是和颍川大族有了联系。



       不过陈纪年龄大威望高,是海内名士,郭鹏是当之无愧的小字辈,虽然名义上是陈纪的领导,但实际上二十多岁的郭鹏又怎么会真的对五六十岁的陈纪以领导的身份自居呢?



       更遑论下命令。



       不咸不淡,相互客气一点,遇事打个商量,老前辈帮帮忙,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直到郭鹏参加讨董联军打出名望,荀彧举家来投,这才算是拉开了颍川士人投靠郭鹏的序幕。



       也只是序幕而已。



       此后,一直到郭鹏拿下兖州成为二州之主,才有荀彧的本家荀衍荀悦,阳翟人赵俨等投靠郭鹏,而在此之前,青州的士人和兖州的士人已经大批量投靠郭鹏,郭氏本家已经举家投靠。



       颍川士人落下了下风。



       偏偏颍川人这个时候还有不少在汉中央苦苦挣扎,如钟氏和陈氏,还有一部分在袁绍那边,势力分散。



       结果在郭鹏平定河北的过程之中,冀州士人大规模加入郭鹏集团,和颍川人抢占地位,郭鹏又重用田丰为首的冀州士人,纳田氏女为妾,冀州士人也压了颍川士人一头。



       到郭鹏集团羽翼大成消灭袁术的时候,颍川士人们才意识到郭鹏的势力不可阻挡,想要大量进入投靠,却为时已晚。



       因为随后就发生了郭鹏进位魏公、荀彧反对之后失宠的事情。



       荀彧的政治错误对颍川士人来说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打击。



       作为除了陈纪之外在郭鹏麾下站稳脚跟的唯一一个颍川大族出身的人,荀彧举荐了不少颍川人进入郭魏集团,是不少颍川才俊的举主。



       但是荀彧自己却犯了政治错误,站错了队,和郭鹏对着干。



       于是他不仅把自己赔进去了,还搭上了一批颍川后起之秀的前途。



       只要不是造反谋逆,门生故吏是需要跟随举主共同进退的,这是政治规则,所以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不管敢不敢,那一批颍川才俊都跟着荀彧一起跳下了火坑,被郭某人一网打尽。



       不得已之下,荀氏只能召回了荀攸,让荀攸出仕郭鹏,为他卖命,为他尽职尽责勤勤恳恳的办事,以求得到郭鹏的谅解,重新树立荀氏的权势。



       荀攸做得不错,的确得到了重用,渐渐为颍川士人挽回了一些信任。



       在立新帝的风波之中,荀攸和陈纪把持住了自己,带领剩下的颍川士人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风波。



       但是,随后荀攸就被任命了一个特殊的职位。



       雒阳,汉中央的尚书令。



       这个职位很有些意思。说它重要吧,它的确很重要。



       这个职位是东汉中央朝廷的三独坐之中最重要的一个,位分虽然不高,但是权重,这个职位的存在在东汉一朝相当于是宰相了。



       说他不重要吧,那也要看在什么皇帝的手下,在有权力的皇帝手下自然是权重,在没什么权力的皇帝手下……



       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郭鹏的这个安排不一般。



       因为郭鹏把几乎所有拥汉派都给放在了雒阳中央,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政治犯荀彧,而荀攸却在这个时候被调任尚书令,出任雒阳中央主管官员,协助枣祗营建雒阳新城。



       荀攸主管,荀彧身处其中,还有一大票拥汉派……



       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你们荀氏,包括和荀氏相交莫逆的士人家族们,你们到底是要站在我这边,跟我一起迈向未来,还是停留在汉帝那边,和汉帝一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你们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让我看清楚你们的态度,我要看的清清楚楚!



       郭某人戳着颍川士人的脑袋尽情的喷洒着唾沫星子——我要你们tm的给我tm的解释清楚,你们tm的到底tm的站哪边!这tm的决定了未来我tm的到底要怎么tm的任用你们!



       荀攸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郭鹏的意思。



       也立刻就明白了郭鹏需要看到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他们都太天真了,觉得郭鹏会因为荀攸的加入就放过荀彧,让他安然做他的政治犯,终此一生。



       他们太天真了,低估了郭鹏的手段和决心,低估了郭鹏的冷酷和无情。



       他们觉得郭鹏至少不会对荀彧施以重刑,不会让荀彧死,只是会一直漠视他。



       刑不上大夫这种事情,郭某人永远也不会做。



       荀彧,就是祭旗的物件!



       郭某人要告诉所有人,我!不是刘秀!



       郭鹏要荀攸和荀氏亦或是整个颍川士人集团做出决断。



       用荀彧的命来告诉他!



       是服从!还是毁灭!二选一!



       除此之外,郭鹏不接受任何解释!



       已经是最后时刻了,告诉我,你们这群东汉王朝的精英们,告诉我,你们到底站哪边!



       这无声的警告,荀攸听到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听到了。



       荀攸为之战栗,为之深深的恐惧,为之坐立不安。



       郭鹏的决然,郭鹏的冷酷,郭鹏的无情,郭鹏的狠辣。



       他真的怕了。



       在这几个月里面,他没有一天是可以安然入睡的,没有一天是可以轻松愉快的。



       蜷缩在强权之下,荀攸瑟瑟发抖。



       因为他知道,决断之日终将到来,他的决断将会影响到整个颍川士人集团的前途和未来。



       郭鹏不要暧昧不清,郭鹏要最直接的答案。



       用荀彧的命回答他。



       荀攸,给我杀了荀彧,向我证明!



       所以,当郭鹏授意荀攸向天子提出封他为魏王的事情的时候,荀攸就知道,这个最后时刻,来了。



       不可避免无法回绝的来了。



       在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同时,郭鹏的屠刀已经出鞘,决定的内容将决定郭鹏是否舞动起这把屠刀。



       荀彧。



       颍川士人的未来和前途。



       把两者放在利益的天平上作比较。



       根本不需要选择,不是吗?



       曹纯,曹洪,赵云。



       三人里里外外统辖着一万军队,把雒阳围的水泄不通,严严实实。



       对外说是保卫帝都,实际上,就是负责监视看管这里的政治犯们,不让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人逃脱。



       荀攸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任何言论,都会在第一时间被郭鹏知道,在这座雒阳城里,郭鹏的眼线无处不在。



       这位空前强大的可怕君主将会把他的意志贯彻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雒阳,根本不要想着可以逃脱。



       亲情与血脉交织而成的羁绊与利益的纠葛,到底,荀攸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荀攸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



       躲在家里悄悄的差点把眼睛哭肿了之后,荀攸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



       强权之下,没有他挣扎的余地。



       他找到了曹纯,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宣布了自己放弃荀彧的决定,要求曹纯配合,曹纯当然答应。



       于是就在大殿之上,荀攸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下更多的人。



       可是那些依旧冥顽不灵的人,是救不下来的。



       有些人其实看清楚了当下的局势,洞悉了郭某人之心,但是他们根本没想着活。



       和荀彧一样,总有一些人是愿意为了理念而死的。



       荀攸用冷漠的眼神看着他们和荀彧一起被拖走。



       那一刻,荀攸知道,郭鹏的步伐,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



       他已经成为了帮凶,事实上的帮凶,无可辩驳的帮凶。



       三辞三让的标准戏码就这样开始了。



       荀攸过关了。



       但是这还不够,郭鹏还觉得不够。



       对于拥有深厚中央传统的颍川士人来说,远远不够。



       所以他把陈纪喊来了,他要问问这位硕果仅存的上个世代的颍川士人领袖,问问他,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