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六百九十七 以血开始,以血结束

作品:《 东汉末年枭雄志

       陈纪从郭鹏的府上出来,坐在了马车上,浑浑噩噩的回到了家中。



       家里面,陈群刚好九九六之后下班回家,浑身汗臭,想着洗个澡换身衣服薰个香再去办事,一眼看到老爹从门外走进来,于是立刻迎了过去。



       “父亲。”



       陈纪停下脚步,默默地看着陈群。



       “父亲?”



       陈群弯腰拱手好一会儿,见陈纪没有反应,便微微抬起头打量着陈纪。



       “长文。”



       陈纪伸出一只手,伸向了陈群。



       陈群连忙握住了陈纪的手,靠了上去。



       “儿在。”



       “以后,要小心做人,小心做事,咱们陈氏能一路走到今天,不容易,你祖父寒微之家出身,我陈氏发家不过数代,很难才走到了今日,无论如何,你也一定要保住陈氏,陈氏的存亡,就在你手中了。”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陈纪紧紧握住了陈群的手。



       “父亲何出此言?”



       陈群觉得十分奇怪,再仔细一看,发现陈纪面色苍白,嘴唇没有血色,眼神发直。



       陈群正在疑惑间,忽然陈纪眼睛一翻,就晕了过去。



       “父亲!父亲!父亲!!!”



       陈群大惊失色,立刻唤来家中仆人一起将陈纪抬到了后院卧房之中,又请来了大医华佗为陈纪诊治。



       没过几天,郭鹏就得知陈纪病倒在床上的消息,对此,他非常重视。



       他严令华佗和大医馆所有医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治陈纪。



       可惜陈纪的病情还是一日日加重,躺在床上不得下床,形容日渐枯槁,眼看着命不久矣。



       也就在此期间,郭鹏将荀彧、臧洪等人联合谋逆、图谋伤害小皇帝以及后续处理的过程公之于众。



       他称荀彧和臧洪等人素来不满意小皇帝的登基,从未真心认为小皇帝是皇帝,因为所谓的主少国疑之论,而力主让另外一名刘氏宗亲做皇帝,为此甚至不惜谋害小皇帝的性命。



       荀氏谋逆集团囊括了荀彧,臧洪,还有其余二十六名雒阳官员,他们密谋要害死小皇帝,推举其他刘氏宗亲做皇帝。



       幸亏尚书令荀攸及时发现了这件事情,戳破了他们的阴谋,予以阻止,并下令逮捕了以荀彧和臧洪为首的逆臣二十八人,粉碎了他们的政变企图。



       经过审讯,证据确凿,皇帝刘健大怒,下令荀彧臧洪等二十八人全家抄斩。



       郭鹏于心不忍,上表称其人对汉帝国有过功绩,请求免他们一死。



       皇帝不许。



       但是念及郭鹏的求情和他们往日的功劳,皇帝把惩处改为男丁处死,女眷发卖为奴。



       郭鹏的嫡长子、雒阳北部尉郭瑾素来与臧洪的儿子臧彪友善,闻言大惊失色,跪在宫门口向皇帝请愿,请求皇帝饶了臧彪一命,又写信给父亲郭鹏,希望郭鹏尽力营救,但是郭鹏无能为力。



       郭瑾哭泣到晕厥,为此还病了一场。



       建安元年十二月底,荀彧、臧洪等二十八名逆臣及其家中男丁在雒阳被皇帝下旨处斩,其后,女眷被没入官府,发卖为奴。



       整个过程之中,郭鹏没有提起关于白马之盟的一字一句。



       从此以后,也没有人再提起过。



       无论是雒阳,还是邺城,亦或是郭鹏掌控下的任何一个州一个郡一个县一座城,都没有人再提起过。



       白马之盟的神圣不可侵犯,随着荀彧和臧洪等人的死,已经不复存在。



       以血开始,以血结束。



       因为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原因,而不该知道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更不会提起。



       那之后,还发生了一些事情。



       比如荀攸上表向皇帝请罪,说族人犯罪,他不能及时发现,险些让小皇帝遇难,这是他的罪过,他想要因此辞职,以此谢罪。



       “小皇帝”下诏称荀攸无罪,荀攸及时发现荀彧之罪,及时阻止,戳破了这个阴谋,这是极大的功绩,是保卫汉室的功臣。



       族人之罪,不是荀攸之罪,荀攸不仅无罪,还应该有大功,应当被赏赐。



       于是朝廷为荀攸加爵位,加食邑,封妻荫子,令其留任尚书令,继续做大汉的忠臣。



       荀攸哭泣着向皇帝感谢恩德。



       整个荀氏都上表感念天子恩德,感恩“天子”没有诛连他们全族。



       荀氏如此,陈氏亦然。



       陈纪生病期间,下了决心,决定辞官,上表向郭鹏乞骸骨。



       同时,他还决定将颍川陈氏宗族举族迁移魏郡邺城,从此脱离颍川,不再以颍川为祖地,改换户籍为冀州魏郡,又将陈氏和荀氏之间已经商定好的几场姻亲给辞退了。



       为此,陈氏饱受非议,名望大跌,陈纪被不少人讥讽为『识时务的俊杰』,还有人骂陈纪晚节不保。



       而荀氏反而因此得到了些许的同情分,并未因为荀彧谋反而一蹶不振。



       尽管如此,在以陈琳为首的御用文人集团的大肆舆论打击之下,荀氏的名望也没好到哪里去。



       陈琳等人在这场舆论战期间为郭鹏发声,把持舆论阵地,输出大量高质量的文章,牢牢占据了上风。



       从而使得邺城官场上上下下都在议论荀彧、臧洪等人意图谋害皇帝的事情,纷纷觉得可怕,还有不可思议。



       郭鹏很阴险的把之前荀彧和臧洪反对小皇帝登基为帝的事情拿了出来,和这次的事情一起宣传,潜移默化之下,让吃瓜群众们得出了这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



       郭某人自己摘的干干净净,荀攸变成了保护皇帝的功臣,而脏水则全部泼向了荀彧和臧洪等二十八人。



       他完全不担心。



       因为死人不会替自己辩解,活人不敢替他们辩解。



       于是这桩公案就坐实了,定论了,记录在案了。



       深受朝廷恩德的荀氏居然参与了谋反,居然要谋害小皇帝刘健的性命!



       这简直不可想象。



       为此,荀氏几名族子的举孝廉行动也被迫中止,荀氏子弟们试图为其他颍川士子们举荐的行动也被迫中止。



       荀氏的政治利益遭到了沉重打击,政治前途几乎完全损毁,看不到希望,颍川士人的利益也受到了牵连。



       与他们相熟的试图构建起颍川籍士子的政治关系网络的其余颍川官被这件事情连累,无法继续下去,试图与青兖士人还有冀州士人达成政治写作的努力也被毁掉了。



       青兖士人和冀州士人避之不及,唯恐和颍川士人达成联系。



       青兖士人和冀州士人在东汉时代的根基不如颍川士人那么深厚,原本颍川士人试图与之达成协作,以换取政治上的利益,结果这桩大案一出,协作顿时终止了。



       颍川士人数年间试图在郭魏政权内部重新构建其利于他们的关系网络的努力几乎毁于一旦。



       他们的势力彻底衰颓,跌入谷底,并且一时间看不到重新复起的希望。



       而那场朝廷辩论,则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知道荀彧和臧洪之所以被杀的原因。



       知道这件事情的人要么是死了,要么是被下了封口令。



       不想死,就老老实实的别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