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七百二十九 刘表后院失火

作品:《 东汉末年枭雄志

       周瑜这边呕心沥血的准备着,但是面对魏军的强大威慑,吴军还是出现了恐魏症的症状。



       正面对抗魏军的吴军部队不可避免的想到了之前的惨败和孙策的死亡,恐惧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军营甚至出现了逃兵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各大军营出了斩杀逃兵之外,还由周瑜想出了办法。



       各军主将纷纷将自己亲笔所书写的给家人的遗书展现给将士们看,然后当着将士们的面把遗书烧毁,发表一通激情四射的演讲,以此激励士气。



       然后吕范安排人到军队里散布流言,说郭鹏要篡位称帝,这一战要是打输了,汉就没了,吴军作为汉帝国的保卫者,一定会被郭鹏秋后算账。



       要是打输了,郭鹏会屠灭江东所有人,绝不接受投降,这是郭鹏在北边出兵之前宣誓的。



       他们所有的私人财产,所有的家人,都会变成郭鹏的,他们会被剥夺掉一切,变成可悲的奴隶。



       与此同时,吕范下令把军队里所有的『吴』字旗号换掉,全部换成『汉』,宣扬吴军是在为汉帝国而战,是在保卫汉帝国。



       还真别说,效果还真的有,一种奇怪的情绪逐渐弥漫在了沿江的吴军军营之中。



       于是逃兵的数量少了,吴军的战斗意志变得高昂起来,也不是那么的恐惧魏军了,不至于还没交手就落荒而逃了。

m.quanzhifashi.com

       军心稳定住了,才有战胜的希望。



       在这期间,周瑜始终没有放弃过向刘表求援的事情,他始终要求刘表派兵来援助,否则吴国一旦灭亡,下一个,就是他刘景升。



       刘表虽然心中畏惧郭鹏兵锋,但是思来想去,觉得周瑜说的有道理。



       双方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要是郭鹏灭了孙吴,自己不也就更加危险了吗?



       到时候荆州三面临敌,郭鹏一旦发起进攻,自己几乎是必败之局,还怎么做土皇帝?



       要是能维持眼下的局势,无疑是最好的。



       既然魏军已经决定要灭吴,那么刘表就必须要出动,以此抗衡魏军。



       于是在这个情况下,六月中旬,刘表下令给江夏太守黄祖,让黄祖伺机率领军队向庐江方面进攻,以此为孙吴方面分担压力。



       黄祖看郭鹏不爽很久了,一直都是坚定的反郭派,现在得到了机会,非常高兴,觉得无论如何要好好的表现一下自己,于是整顿军队,准备顺江而下,前往支援吴军。



       而就在黄祖这边筹备的差不多、即将出发的时候,刘表的后院着火了。



       荆南四郡有三郡在长沙郡守张羡的带领下反抗刘表的统治,宣布承认郭鹏对他们的统治,要回归汉帝国的旗下,而不要在刘表的旗下。



       零陵郡和桂阳郡响应张羡,三个郡聚兵三万多,陈兵长沙,准备越过长江北伐江陵,以此投靠郭鹏。



       这件事情发生的十分突然,打乱了刘表的全盘计划,刘表连忙传令黄祖暂且停止行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两头开打他可承受不了。



       而恰巧就在此时,激烈的灭吴之战正式开打。



       建安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张辽派人渡江去秣陵向孙权和周瑜送上最后的劝降文书,劝降孙权和周瑜,为之严厉拒绝。



       此前,张辽还按照郭鹏的命令两次送劝降表给孙权和周瑜,劝降他们,也被他们拒绝。



       第三次拒绝之后,再无商量的余地。



       建安二年七月初一,张辽一声令下,于禁、徐晃和臧霸三支军队约定时间,几乎同一时刻发起了攻击。



       他们纷纷下令大船小船夹杂在一起的水军越过长江开始向吴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灭吴之役正式开始。



       天地良心,长沙太守张羡作乱真的不是郭某人主使的。



       郭某人自己也是后来才知道张羡作乱,但是也不知道张羡为什么脑袋抽筋了要在这个时候反抗刘表。



       还要打着他的旗号。



       是在向他示好?



       连荆州当地的临淄营密探们对此都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张羡的脑回路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张羡和刘表不对付是荆州人所共知的事情,荆南四郡和荆北三郡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是当地人所共知的事情。



       但是谁也不知道张羡怎么就会正好在这个时候举兵作乱。



       可能是因为两人经常闹矛盾,经常互怼,如此这般的行为让大家觉得张羡就算造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但是无论如何,张羡也算是帮了郭鹏。



       因为他的造反作乱,刘表这边的增援计划被搁浅了,刘表不得已,开始调动大量军队聚集到江陵,准备南下平乱。



       灭吴之战就在此时开打,真的是很巧。



       之前合肥那一战之后,张辽也开始训练自己的士兵在水上的战斗力。



       占据淮南之地之后,淮南之地的大量水系可以方便练水军,所以张辽就大规模使用这些水系练习军队的水上战斗力,还注意收纳当地水性好的人加入军队以增强水上的战斗力。



       效果还是蛮不错的,至少眼下魏军也能使用出相当有规模而且像模像样的水上攻势了。



       而且这一回,魏军还有优势。



       面对魏军的激烈水上攻势,吴军果断进行了反击。



       吴军各军本就绷着弦绷很久了,现在魏军终于发起了攻击,吴军立刻抵抗。



       吴军各军将领下令军队操着舟船迎敌,用高速机动的战船群对魏军的战船进行反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接舷战,在水上奋力拼杀。



       古代水战的主要方式为弓箭互射、撞击战和跳帮战,在热兵器尚未普及前,水战主要以弓箭为主。



       船上水军分格斗兵、弓箭兵、艄公,格斗兵负责防御及船只靠近后的跳帮格斗,持刀盾和长矛,弓箭兵则负责远程攻击,持弓、弩,而艄公掌管船只的进退,通过娴熟的操船手法主持撞击战。



       跳帮作战之前,一般是接舷撞击战,撞击战之中,船只大就有优势。



       这一次作战,因为畏惧魏军的投石机对吴军战船发起打击,更畏惧魏军把投石机安装在大型楼船上,所以周瑜放弃了使用大型缓慢船只进行战斗,转而使用小型高速的船只。



       这样一来,投石机的确没什么用了,但是吴军也失去了大船的优势。



       吴军不敢用,魏军敢用。



       撞击战上,大船有优势。



       张辽训练一批精干的操船艄公,在淮南一带招募擅长操船的丁壮,然后架着武装起来的大型战船撞击吴军小船。



       大船撞小船肯定是有优势的,撞击过去的时候,魏军士兵还会在船上使用弩箭射击吴军船上的士兵,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杀伤。



       一开始,魏军大船给吴军小战船群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撞沉了很多吴军小船。



       不过很快,吴军一线将领就进行了临阵应变,开始发挥自己在速度上的优势,不和魏军战船玩撞击战和接舷战,而利用速度不断的绕着魏军大船进行箭雨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