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一千一百三十四 郭珺的分数

作品:《 东汉末年枭雄志

       郭鹏让赵云关注一下的那个王平的卷纸被赵云送到了郭鹏的手里,连带着他的考核成绩。



       第一天的体力比拼是第一名,记九十八分,第二天的军事技能比拼就往后排了,分数只得到了六十一分。



       第三天的笔试倒有点出乎郭鹏的意料,拿了四十二分,并不是他猜测的零分或者少少的七八分。



       郭鹏看了看他的答卷,发现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学到了孙子兵法的某些篇章,居然还能写一篇小短文,写的勉强还算可以。



       虽然字数不够,字也写的丑,对一些军事常识的理解也有偏差,四十二分还是比较中肯的。



       综合排名排到了六百多名,果断落榜。



       挤在他前面的基本上全是首阳山讲武堂的考生和一些退伍士兵,倒也有一些讲武堂的学生和退伍兵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超过王平。



       靠着一股子蛮劲儿,王平居然能比某些不够优秀的讲武堂学生还有退伍士兵要更强一些,的确是个可造之材。



       就让他去首阳山讲武堂学习三年吧,学习出来之后,肯定不再是现在这个样子。



       算他运气好。



       郭鹏笑了笑,让人去安排,让王平入读这一届首阳山讲武堂。

m.quanzhifashi.com

       这一届首阳山讲武堂也是扩招之后的第一届,为了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



       讲武堂肯定不能只是五百人规模的,先扩充到三千人规模,然后再慢慢扩张人数,或者增添分校之类的。



       反正最开始讲武堂建造的时候就没有冲这区区五百人去建造。



       再怎么精益求精也不能只是五百人不是?



       考试结束之后,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阅卷和最后的分数公布。



       这一点上,文举的关注度果断比武举要大,这也是传统所致,一时半会儿改不了。



       阅卷层面,因为今年考生特别的多,多到了惊人的地步,所以阅卷官的人数也要相对应的倍增。



       太学还是没有开放,所有阅卷官被分别安排在太学内的各个角落的建筑里进行阅卷。



       阅卷的规则也要发生改变,一名考生三份卷子,每一份卷子都要分开来批阅,一群考官只负责批阅一份试卷,其余两份交给另外两批人来批阅,互相之间不得有任何交流。



       因为考卷数量大,所以考官的数量也增加,每一份卷子的考官还要分成七个组,各自负责差不多一千份考卷的批阅。



       阅卷官是朝廷里有学问的官员和太学里有学问的老师组成的,基本上全部上阵,而因为大部分考题都有标准答案,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话,速度还是很快的。



       阅卷时间差不多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才会公布考生的最终成绩。



       录取考生分作三批次。



       郭某人参照后来的一些规矩,第一档次只有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二档次人数规定为一百人,第三档次人数就多了,按照这次录取人数八百人来看,前一百零三人之后全是第三档次的。



       他也因此给了规定,第一档次为三人,第二档次为一百人,第三档次则不限人数,主要看朝廷需求,或者是学生的优劣程度。



       学生素质好,那就多录取一些,学生素质差,也绝不矮子里面拔将军,这是一个原则。



       紧张的阅卷工作就此展开,郭鹏没时间盯在里面,就让太子郭瑾代替皇帝日日巡视太学阅卷进程,日日督查,日日汇报给皇帝知道,避免途中出现任何意外。



       阅卷官也是很危险的职位。



       阅卷官在阅卷期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阅卷场所的,要是被人知道阅卷官在阅卷期间和外人有过来往和接触,那问题就大了。



       那是要一查到底的。



       从阅卷官本人,再到周围的知情人和太学内的巡检官员还有禁军,那都要查个通透,一旦查出问题来,郭鹏就说了两个字,重罚。



       究竟是什么刑罚,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反正可以肯定的是,没什么人愿意接受这种重罚。



       整个阅卷过程之中,还是有不少人关心在意这件事情的,因为参加考试的人当中也包括有他们的子弟。



       很多朝廷高官有两个儿子以上的,都让他们的其余儿子来试试科举考试的深浅,试过之后,就要开始推动除了两个儿子之外的儿子们努力读书学习,争取考过科举考试了。



       高官显贵才有荫二子入仕就职的资格,其余中层官员和广大低级官吏根本就想都不要想,所以必须要促进自己的孩子努力读书学习本领,争取考过科举考试。



       这第一次考试就相当于是试水,各家各户派出优秀子弟前往试探性参战,能取得战果最好,不能取得战果,感受一下战场氛围也不错,算是积累经验。



       当然,没有谁是真的不在意考试结果的,就连郭某人都一样在意郭珺能在这场考试中取得第几名的成绩。



       于是在阅卷临近尾声的时候,郭某人让许靖秘密把郭珺的卷子从阅卷官那边抽了过来,看了看分数。



       总分三百,郭珺拿到了二百八十五分的高分,总分上让郭鹏很满意。



       基础知识上,五经也好,算术也好,农业天文地理灾害也好,都是皇家教育的重点。



       郭珺从小被严格施教,五经和算术这些书面学科那是从小就开始学习。



       五经自然有教材,算术教材是郭鹏亲自编撰,参考了九章算术和自己记忆里的一些东西,编成了算术教材。



       其后的岁月里,那是大考小考屡屡不绝,理论上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人。



       其他的天文地理啊,农业知识和预防灾害的知识等等,也是教育的重点。



       至于实践,皇室子弟十五岁开始会被逼着每年三月和六月都要亲自下地劳动至少十天。



       穿粗布衣服,吃老农吃的粗茶淡饭,还要住在草棚里。



       三月是参加春耕,劳动十五天,六月是参加锄草除虫,消灭地里的灾害,确保夏粮和秋粮的丰收。



       虽然说象征意义居多,但是十五天的忆苦思甜,也能让他们多少体会一下农民的辛苦,至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是怎样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