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581章 清查还是清算

作品:《 关宁永宁公主

       粮仓,即存粮之地。



       大宁有完备的仓储制度,大宁皇帝在各地新建粮仓用于储备,仅是在上京城就设了十三仓。



       其实在前朝就有之,这十三仓里边这里边储存的,都是只供给于皇室和位高权重的大臣。



       而且,它们都是从鱼米水乡沿着澜沧大运河漕运而来。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粮食。



       稍微次一点的粮食,就在“钱粮胡同”发放。而能够享用这些粮食的人,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皇室宗亲后辈子弟。



       前朝大康是一个国祚延续了两百七十年的王朝,代代相传,萧姓皇室子弟不知多少?



       养活这些人对国家而言,就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新朝建立后,萧氏皇族基本被杀光了,当然也有留存下来的。



       前朝隆安帝一脉,也就是当今皇贵妃的宗亲,又换了外戚的身份成了宗亲。



       关宁可不养闲人。



       十三仓被真正的启用,成为了战时储备。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南方才是产粮之地,像江州,淮州,湖州等地,一州产粮都抵北方数州。



       这些粮食储备是防止北方起了战事,可加急运往,支撑军需。



       除此外,还在州、府、县设常平仓,义仓,社仓,还有官仓,都有专管,于户部造册以记之……



       这些都是粮仓,在遇有所需时可迅速救济。



       民以食为天,这也是最基本的欲望和追求,关宁很清楚,百姓吃不饱就会想方设法的寻找粮食,引起兵变起义,之后造反……



       因而关宁才如此注重。



       各仓有各仓效用,像常平仓就是为百姓服务,防止谷贵伤民,谷贱伤农。



       到如今,常平仓真正的效用己被大宁粮庄代替。



       每逢粮食大获丰收,朝廷就以正常价格收农民手中的余粮,而到了灾年的时候,就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受灾的百姓。



       在战争开始之前,关宁清点过粮仓,并下旨大宁钱庄大肆收粮……



       此次战争能维持供需不紧,大宁粮庄起了大作用。



       现今战争结束了,还要把粮仓盘明白了,大宁皇帝总要摸清自己的家底。



       是战争都打空了,还是有些存余,还是被贪墨了?



       这些都要搞明白。



       打仗时在外征战顾不得这些,现在有空了,就要核算了。



       民间对关宁神话的厉害,其实他都没有刻意搞过这些,但也越发严重。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百姓还真信这一套。



       为什么呢?



       因为在打仗的这些年,大宁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天灾,这保证了粮食产出,保证了前方军需。



       都说大宁皇帝是武神下凡,这是个什么神,关宁也不清楚。



       说是上天保佑。



       其实跟这完全没有关系,并非没有发生过天灾,只是抗灾能力强了,无形中给人一种感觉。



       关宁重修了运河,惠利两岸良田,又新建了好几个水库,雨多蓄水,旱时放水,可实现旱涝保收。



       天灾无非是干旱和洪涝。



       并非没有,只是弱化了而己。



       在没有天灾时,大宁的粮产比前朝时翻了几番,像李福曾提出类似于“科学耕种”的事例,己经推行全国。



       这些都是很好的提升。



       天灾无法避免,人祸可以清查。



       朝臣们为何大惊?



       是因历来粮仓稽查凶险万分,这可是可不得的大事!



       是清查,也可能是清算。



       打仗是最耗粮的,现在查能查出什么?



       粮仓都空了,清查又有什么意义?



       怕是陛下要查的是消耗用度,在调集到前线时有没有被侵吞的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有吗?



       肯定有!



       在这奉天殿的不少朝臣都知道前朝发生的一件事情。



       当时还是镇北王的关宁起兵造反,可南方陪都粮食运不到上京……



       有人把这些粮食通过各种方式偷梁换柱,新米换成陈米,陈米换成糟糠,还有漕运水猴子盗窃,或是更常见的火龙烧仓。



       反正就是没有粮。



       雁过拔毛,人过留声。



       只要经受谁能不伸手?区别就在于多少的问题。



       而关宁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在战时大宁军队供需紧张,尤其是到后期,更是无钱无粮!



       白绍元率领五万镇北军奔赴西北,路上饿死了数千人,西北军更是啃树皮吃土。



       这些事情没有公开,但关宁可都是知情的。



       若是真没有粮那也没办法,若有粮而被贪了,那就该杀头了!



       关宁是要清算了。



       “回京之后,朕听到最多的就是两个字,空了。”



       “国库空了,粮仓空了,上京十三仓,各州府常平仓,大宁粮庄储仓都空了,清查应是很简单的事情,朕在想应是不会再有着火之事发生吧?”



       朝臣们内心微怔。



       陛下显然是知道内幕的。



       每有清查天下粮仓必会发生火龙烧仓,也就是着火。



       合不回去,也只能烧了。



       没有什么是一把火解决不了的……



       “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这时薛庆走出班位高呼。



       “何罪之有?”



       “清点天下粮仓应由户部提请,却由陛下您言出,实乃臣下的失职!”



       这薛庆越发有其父的风范了。



       众臣感叹。



       甚至有人己经猜到薛庆下一句该说什么了。



       “为弥补过失,臣愿主持清查一事!”



       “果然!”



       薛庆的话刚落下,公良禹心里也在同时想到。



       现在的薛庆跟他父亲一样,什么事难干,什么事得罪人,就干什么?



       这才是为陛下分忧啊!



       清查全国粮仓本是户部之责,这是其一。



       可真给别人,也无人敢接。



       这不止是得罪人的事,还是要命的事。



       曾有监察御史去清查粮仓,还未到地方就死了,遭遇马匪被杀了,车轮掉了翻车了,喝口水噎死了……



       这样的事可不再少数。



       这次清查更为凶险,涉及到战时供需,可不止是文臣参与,还有兵部,有天策府,有地方府衙……



       勇啊!



       薛家父子真的勇!



       不愧是国丈,是真的能为陛下分忧。



       众人心里感叹。



       这时关宁开口道:“是朕突然想起,你又何罪之有,户部事务重多,爱卿身上担子太重,朕于心不忍,还是换一个人吧。”



       “陆爱卿,你可愿接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