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04章 要对东南下手了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辽东大捷的消息立刻传遍京师,一时间,群情激动。



       有人高兴,便有人愁。



       不少投机分子连钱都准备好了,准备在接下来的混乱中找机会上位来着。



       可现在一份惊天捷报传来,预示着一切都将重新回到正轨。



       张凤翔站在张府门口,心头微微一凝,还好这一次收钱收的比较隐晦,而且在奏疏里也没有公开表态,也没有什么把柄能被人抓到。



       太可惜了!



       太可惜了!



       此时,整个紧张的京师,都似乎舒缓了下来。



       皇家银行御司使陈子龙听到消息后,也是大舒了一口气,只要边事稳定了,银行暂时就稳定了。



       韩爌本来算好了接下来半年辽东前线的战时军粮所需,但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多余了。



       不过他还是将这些都呈递给了崇祯。

m.quanzhifashi.com

       奏表放在一边,崇祯并没有看,辽东的局势现在已经很明朗了,所有的军饷和粮草,按照日常供给就不会出大问题。



       “韩爱卿,最近朕这里接到了许多关于弹劾孙阁老、陈子龙的奏疏,还有力保李元起的声音,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韩爌想了想,道:“回禀陛下,关于对孙阁老的弹劾,那都是意气之争,孙阁老劳苦功高,绝非他们说的那样。”



       不过,他话锋随即一转,又道:“只是,孙阁老年事已高,政事繁忙,臣是担心他身体支撑不了。”



       韩爌这话说得是相当隐晦,他会发自内心去关心孙承宗的身体?



       他当然不会!



       他是在委婉提醒皇帝,要做好首辅的后备人选的栽培,还要补充补充内阁了。



       现在内阁也就三个人,一个孙承宗,一个钱龙锡,一个施凤来,一个周道登,施凤来还在陕西,钱龙锡在杭州。



       皇帝你是真的打算把内阁完全架空掉的吗?



       本来韩爌在天启年间与孙承宗的关系还挺好,但现在,双方因为诸多政见不同,关系逐渐也淡了许多。



       与其说政见不同,但不如说是各有立场。



       皇帝不说话,韩爌只得继续说下去:“陈大人年轻了一些,难免会有人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臣倒觉得这并非什么大事。”



       崇祯静静看着韩爌,他主要是想听听韩爌对那些为李元起说情的人的看法。



       韩爌顿了顿,额头有些冒汗:“至于那些为李元起说话的人,臣倒是觉得,他们只是被蒙在鼓里,以为李元起是被冤枉的,只需将事情解释清楚即可……”



       “将事情解释清楚即可?”皇帝的语气明显深沉起来,“这些人可不乏南京的侍郎高官!一件证据确凿的案件,朝廷的邸报文书已经发出去,堂堂户部尚书和驸马勾结,将粮食卖给敌人!如此大的事情,在他们眼中,竟然还需要再解释!”



       “朕倒是真想问问他们,他们当年的考卷是怎么答的!是听不懂人话,还是看不懂人写的字!”



       “陛下息怒,兹事体大。”



       “方正化。”



       “臣在。”



       “你去跟王永光传话,所有为李元起求过情的官员,一律发俸禄半年,罚俸禄的原因也说清楚,不识字和听不懂人话!”



       方正化微微一怔,道:“遵命。”



       “补充一点,以后再看不懂朝廷的邸报,一律给朕滚蛋!朝廷命官的理解能力居然如此差!朕要他们何用!”



       “遵命!”



       方正化立刻出去了。



       韩爌在那里站着一言不发。



       “韩爱卿,朕也在想着内阁大学士人员补充的问题,你有没有人员可以推荐的?”



       “这……陛下恕罪,臣愚钝。”



       崇祯沉默片刻,突然笑道:“朕倒是有合适的人选,韩大人要不要听一听?”



       “陛下任用贤能是陛下的圣德睿智,愚臣不敢妄自猜度圣意。”



       崇祯脸上依然挂着笑容,道:“韩大人不比谦虚,依朕来看,韩大人就有能力,也有威望入阁。”



       韩爌陡然一惊,忍不住抬头看了皇帝一眼,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幸福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随即,他发现这样看皇帝是大不敬,连忙低下头:“臣何德何能,承蒙陛下错爱。”



       “下去吧。”



       “臣告退!”



       韩爌出乾清宫的时候,已是心潮澎湃。



       天启朝的时候,韩爌是入过阁的,只是后来在党争中,东林党被魏公公干下去了,韩爌也跟着被罢了官。



       现在能再次入阁,他内心狂喜不已。



       但老谋深算的韩爌并不知道,在崇祯心中,他入阁,其实就是做做样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南现在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杀掉李元起,灭掉屠家,必然会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这个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再给那些人一颗糖吃。



       这颗糖就是韩爌。



       韩爌在历史上是东林大佬,天下有名的清流,他虽然是山西人,但在东南一带的名气可是非常高的。



       你们不是很喜欢讨论朝政的么?



       来来来,你们看看,朕现在任用的可是清流哦!



       这实在是属于一种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手段,让所有人都看不清楚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至于另外一个入阁的人,崇祯也想好了,温体仁。



       温体仁虽然卑鄙无耻,但好歹也是劳苦功高。



       不过得等温体仁将南直隶那些报纸全部整顿好了,再让他入阁。



       总之,现在辽东打了胜仗,主动局面已经完全回到崇祯手里来了。



       虽然蒙古的局面还有异数,可辽河之败,恐怕现在皇太极在沈阳已经要原地爆炸了。



       蒙古之危,已不足为惧。



       接下来就是放开手处理南京的事了。



       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



       第二日,关于辽东大捷的邸报从京师出发,被送往全国各地。



       邸报是这么写的:崇祯三年七月,建州小奴不自量力,妄图挑衅天朝,王师东出,斩首两万,群奴皆俱,仓皇而逃,煌煌大明,四夷莫有拂逆。壮哉!



       消息传到南京,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震撼之中,有些人已经闻到了政治风向的重新转变。



       在杭州的钱龙锡得知这个消息后,说了一句话:皇帝要对东南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