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05章 报纸案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其实,现在还有一件比东南更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



       当然是表彰天雄军。



       这是一件非常紧急的事。



       军报里说,卢象升率领一万天雄军打突袭战,战死的天雄军就高达五千三百六十二人,受伤的又有三千六百七十二人。



       这种数字,几乎都是全军带伤了。



       胜了,但也是惨胜啊!



       所以,接到军报的当天夜里,崇祯就圣旨一封,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到辽东,先表示对军队的慰问和赞扬。



       随即,又派了御医亲自奔赴辽东,为卢象升医治。



       军队一定要重视,而且必须要皇帝本人拿出非常鲜明的态度来表示关怀,这样军队对国家才有归属感和凝聚力。



       不仅如此,大明日报的头版就是天雄军。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那位写新闻的用一种比较标准的手法,描述了这位当下炽手可热的英雄人物。



       主要讲述卢象升的过去,出生地,告诉大家从小咱们的卢军帅就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再叙述了他在大名府当知府的过往,随后才开始大篇幅写天雄军。



       当然,绝对少不了在神圣仁德的皇帝陛下的英明指导下,卢军帅才成长为一位绝世名将。



       总之,满版的赞美之词,全部送出去了。



       一时间,卢象升在京师,无论是上流圈子,还是在民间,都收获了太多声望。



       这就是崇祯要的效果。



       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就应该大肆的表彰,给所有人立榜样,就像他当时表彰李自成在湖广省反腐一样。



       有表彰,当然就离不开处罚。



       七月二十五日,身在南京的温体仁,送来了一份奏疏。



       是关于《金陵日报》的。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温体仁,那就是阴险。



       如果要用两个词语来形容他,那就是阴险、心狠手辣。



       温体仁在南京到底干了什么?



       当然是与醉花楼的小红……啊呸!当然是派人去贿赂了一个叫张德才的年轻人。



       张德才是谁?



       他是《金陵日报》的主编,也是李元起亲手提拔的,相当于李元起的学生。



       李元起因为和驸马冉兴让勾结东窗事发后入狱,现在还在刑部核审,张德才是不太愿意和这位老师再有什么联系的。



       不过,南京城内有不少读书人都认为李元起是冤枉的。



       据说东林书院那边也来人了,也在说李元起的冤枉的。



       这就给温体仁钻了一个空子。



       贿赂张德才的人叫田佑铭,贿赂张德才不准确,应该说用钱来怂恿他写一篇文章。



       写什么文章呢?



       替李元起鸣冤的文章,发布到《金陵日报》上。



       贿赂的金额还不少,有500两(32.5万元)。



       张德才一看到这么多钱,又想起现在有那么多人都在为老师伸冤,听说有不少官员都递奏疏上去说情了。



       如此看来,在《金陵日报》上发一篇倒也没有多大问题,说不定还能博一个清流,给自己攒足一些声望。



       这样一想啊,张德才就在《金陵日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大明第一冤案!



       于是,第二天,锦衣卫就登门了,然后《金陵日报》就关门了,再然后张德才就进了南京的昭狱。



       在张德才踏进昭狱的那一刻,贿赂他的田佑铭被温体仁私下买道上的人给做掉了。



       这下张德才喊冤都喊不了了。



       转眼,温体仁立刻就写了一份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



       奏疏内容很简单:东南报纸众多,口舌混乱,流言蜚语,不辨是非,儒以文乱法,妖言惑众,朝廷当严查东南报纸!



       没错,温体仁的玩法就是在南京立典型。



       为什么《金陵日报》这篇文章可以立典型?



       丫的李元起私通建奴,已经铁证如山。



       不信?



       现在南京刑部尚书冯英为了自保,已经把李元起案的定了一个罪名了。



       接下来李元起就是押送到北京去审问,按照他这种级别,就是三法司会审。



       既然刑部都定了罪名,而且铁证如山,一个小小的报纸在那里嚼舌头,当然要查!



       结果这一查,好家伙,《金陵日报》背后的资助人就是李元起。



       那还能怎么处理?



       永久性关闭,凡是有关的人,全部抓起来一一盘问。



       这是《金陵日报》案,这个案子看起来其实是个小案子,是李元起案的延伸。



       但如果你真以为它的小案子,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已经说了,它只是一个典型,温体仁的玩法就是抓住这个典型,来把民间报纸的危害扩大化。



       崇祯查封民间报纸,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温体仁给的这个理由就十分充足。



       这份奏疏一到北京,朝中某些人就完全坐不住了。



       例如皇帝最忠诚的那条狗,杨所修杨大人,立刻就站出来,把民间的报纸喷得一无是处,啥也不是!



       只要接下来谁敢为民间的报纸说话,都察院就盯上谁,就是那种派一个人整天用死鱼眼盯着的那种。



       看得人毛骨悚然。



       而且崇祯已经罚了所有未李元起说话的官员俸禄。



       现在辽东大捷,政治风向陡转,攻击李元起自然成了政治正确了。



       于是,一大堆人拿着《金陵日报》这件事开始说事了。



       接下来,就是崇祯开始在朝堂上尽兴表演了。



       唉,朕是非常鼓励民间自由言论的,朕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可惜啊,这民间有些人居心不良,竟然利用报纸,来扭曲事实,颠倒黑白!



       在“征求”了所有大臣建议之后,崇祯立刻圣旨一封,自今日起,民间所有报纸一律查封。



       由《金陵日报》引起的“报纸案”正式登场。



       在这道圣旨发出的同时,崇祯立刻又宣布,召兵部侍郎韩爌入阁辅政。



       还没完,立刻派韩爌前去南京主持“报纸案”。



       正在家里吃肉的张维贤不由得感慨:陛下这手段,非常人能及啊!



       这两套组合拳,打得是相当漂亮。



       一是借机迅速查封报纸,这必然引起东南不满;二是立刻让在东南素有威望的韩爌入阁并前往督办,以服众人心。



       如此,朝堂上下、里外的重大危机,已经解除了不少。



       至少现在京师的官员已经安分很多。



       而民间报纸,也终于开始关门。



       为什么崇祯一定要关闭民间报纸?



       报纸不是普通的东西,它是舆论阵地。



       大明朝的现有国情是内部极度撕裂、扭曲,贫富差距极大,地方放飞自我。



       都是因为中央朝廷不管事的结果。



       那么,要推行改制,是要从上到下推行,就必须以朝廷为中心,使用强势手腕来全面执行下去。



       这个时候,民间的报纸,朝廷是无法管控的,必然就会沦为某些人反抗朝廷的武器。



       那么是不是以后民间都不能办报纸了呢?



       也不是。



       要等朝廷对地方的行政掌握加强后,再慢慢放开,至少现在是不行的。



       报纸案后就结束了么?



       还没有,东南的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