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73章 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崇祯脑子里已经开始推算了。



       8个月完成50艘战舰的制造,每一艘船至少配置50门红夷大炮,也就是说需要2500门红夷大炮!



       每一门红夷大炮的制造费用是1500两白银,2500门的总费用是375万两白银(约24亿元)



       这还只是红夷大炮的花费。



       每一艘这种海洋战舰的制造费用高达20万两白银,50艘就是1000万两(约65亿元)。



       还不算每一艘配置的1000海军。



       50艘,海军总兵力5万人。



       每一个海军每个月的俸禄3两,一年的总俸禄开支180万两,还不算粮食、衣物等等。



       每人配置一把燧发枪,每一把燧发枪目前的制造成本30两,也就是说仅仅燧发枪就要150万两白银。



       总的加起来,要组建一支这样的海军,费用至少要2000万白银(约130亿元)。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治国,国家每投入下去的一分钱,都必须是要产生收益的,无论是近期收益或者长远收益,都必须有收益。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一般国家投下去的钱,考虑的是长期收益。



       例如21世纪的中国国家层面,在2008年左右的经济规模时代,每投4万亿下去,可以拉动27万亿的生产总值。



       怎么来的?



       例如投资道路建设,需要水泥,于是就招人建造水泥厂,水泥厂建造中需要钢铁,于是又拉动了钢铁制造的需求。



       钢铁制造需要铁矿,于是又拉动了矿产开采的需求。



       矿产开采需要机器,于是拉动了民间制造机器的需求。



       而这一系列中,都需要劳动力,于是增加了就业。



       而大家在劳动中都需要吃饭,于是各个厂子里有食堂,外面有餐厅,又增加了一批人的就业收入。



       大家有了收入,就可以去买买买,给小孩子买新衣服,给妹子买个包。



       于是拉动了服装行业,服装行业的量增加,就需要原材料,服装业的原材料是丝绸、苎麻一类的。



       于是拉动了种植业等等。



       这些都是国家层面主导的经济投入,带来的产业增长。



       如果这个投资收入是正向的,说明是有价值的。



       如果投资和收入不能正向,说明是没有价值的。



       当然,国家投资,需要看长期回报,所以在这个投资模型中,还需要加入时间维度来去衡量。



       例如21世纪的中国,花巨资打造全国高速路体系,最开始肯定是亏钱的,但是它提升了整个国家物流的效率,拉动了整个经济的效率,大大降低了社会各项成本。



       十年之后的收入,可能就超过投入了,以后都是赚钱的。



       那么,国家层面有投入大于产出,最后崩溃的吗?



       比比皆是。



       例如大秦帝国。



       秦国还只是战国中的一个国家的时候,朝廷将资源投入到军队中,军队通过扩张,灭国,吞并他国带来收入。



       但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秦依然将巨额的资金投入到军费中,包括基建中。



       军队已经没有其他国家可灭了,于是军队投入的钱,无法收回来,而投入到基建里的钱,短时间内又无法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这个时候秦朝就只能加税,到胡亥时期,秦朝的税非常重。



       加上六国贵族势力依旧潜伏在民间,这个时候他们就抓住了机会,**而起。



       还有一个例子,20世纪北边的那个超级大国。



       将政府的资金大量投入军工业和重工业,结果这两个投入方向都没能有良好的产出。



       最后到了解体的时候,一辆坦克只能换一个罐头了。



       说近一点的,历史上的大明朝。



       将大量的钱投入辽东做军费,辽东却没有能够产生正向收入,哪怕是收复辽东土地也是正向收入。



       当没有正向收入的时候,时间一久,内部就崩盘了。



       毕竟,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需要钱来维持运转。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就无法维持庞大的组织。



       问题回到崇祯这里。



       目前整个大明边军加京卫军一年的军费是1600万两,如果再多出一个2000万两的海军出来,也就是说一年的军费是3600万两(约234亿元)。



       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支。



       还不算现在朝廷其他的开支,仅仅只是军费而已。



       即便这一次在南直隶抄出1亿多两,按照这种开支,也支撑不了几年。



       目前朝廷一年的收入不超过2000万两,除非将国企做大做强。



       也就是说,崇祯现在在财政崩溃的边缘疯狂地试探。



       其实,要解决这个局面,肯定是有办法的。



       一、技术革命带来整个商业的效率,例如蒸汽机和大明飞梭织布机的研发。



       二、劳动力解放,带来的创造价值规模化增长,例如新农政、废除建奴和打击地主都是为了这一点。



       三、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分为武力掠夺和合作共赢两种模式。



       武力掠夺就是打败你后,把你国家里所有的财富洗劫一空。



       合作共赢即是你一切按照我给你设计的来,用我的货币,遵从我定的法律,我帮你扶持经济,你要买我的商品。



       这些都是宏观层面增加国家收入的办法。



       而海军的组建和陆军的重新打造,除了保家卫国,还在于对外打开贸易。



       所以,你要说崇祯真的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也正确。



       但他做的每一件事,也的确都在往自己的目标步步为营,而不是拍脑袋张口就来的。



       当然,这个过程中,最要确保的就是执行力。



       一件事规划出来了,执行不到位,就会拖延时间,一旦时间被拖延,后期就会出现无数变数。



       例如,这一次造船这件事。



       拖了一年时间,造了两艘出来。



       如果不拖延,崇祯现在手里已经有50艘战舰了,海军的人数可能都已经凑齐了,已经在登莱训练了。



       一旦真的有如此强大的海军,皇太极现在攻打朝鲜,崇祯还会像现在这般顾虑么?



       所以啊,执行力是关键!



       谁能干活,谁能把活干好,谁就上!



       什么工匠不工匠的,能干好,以后升大明制造局御司使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