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建武爷

作品:《 吴年柳香

       俗话说的好。



       隔辈亲。



       吴彧又是个文静寡言的。哪怕父子二人面对面,也蹦不出几句话来。



       但孙子不大一样。



       吴年看着虎头虎脑,又活泼可爱的孙子,真想抱起他耍耍。



       只是这个时机,不是太好。



       吴年与孙子说了几句后,就把目光投向了群臣。最后,落在了内阁首辅刘知行的身上。



       “刘卿。”吴年走了上去,伸手抓住了刘知行已经全白的鬓发。



       时间过的可真是快啊。



       李勇已经死了多年,却仿佛还是昨日。



       寡人的宰相也老了。

m.quanzhifashi.com

       “陛下。”刘知行转过头看了看吴年的手,再抬头看着一头银发的吴年,眼睛酸涩,微微躬身道。



       此刻。



       一切都在不言中。



       二人君臣多年。



       而这个时代,五十岁的人,称知天命。



       他们都已经年过五十,说难听点,风烛残年了。



       吴年差点死在了云贵。



       而刘知行去年也病了一场,虽然救回来了,但是身体不如以前了。



       但二人都是大丈夫。



       很快就收起了心绪。吴年放开了刘知行的头发,转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寡人在外,足食足兵。宰相之功也。”



       “传旨。赐宰相一子为郡侯,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吴年转过头来,对北条氏政说道。



       “是。”北条氏政眼中露出羡慕之色,躬身应是。却不是羡慕区区爵位,而是君王的肯定。



       别看他常在帷幄,出谋划策。未来史书上,也能书写下一笔。



       但与刘知行相比,犹如萤火与皓月,他不值一提。



       刘知行乃大功臣。



       管仲、萧何、诸葛亮这等人。



       “陛下。”刘知行眉头微微皱起,正想开口。吴年却冲着他摆了摆手,说道:“有功就赏,有过则罚。这是国家法度。”



       “刘卿不要坏了法度。”



       随即,吴年又抬头对群臣说道:“诸卿也有功。当论功行赏。”



       “多谢陛下。”群臣们齐齐躬身行礼,许多人都露出喜色。不是所有人都是刘知行。



       已经位极人臣,功成名就了。



       他们有人想获得更高的官位,施展抱负。



       有人想升官发财。



       有人想养家糊口。



       论功行赏,大部分人都喜欢。



       吴年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对着孙子伸出了手。吴烈很是机灵的伸出手来,抓住了吴年宽阔的大手。



       吴年牵着孙子的手,上了另外一辆马车。



       群臣无论文武,除了少数年老的,其余人纷纷上马,随着御驾一起,往都城而去。



       汉朝尚武之风,可见一斑。



       都城。



       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汉朝的物流能力,大幅度提升。



       商业极为发达。



       催生出了巨型城市。



       毕竟。



       城市越大,人口就越多。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就需要各地的粮食输血。



       物流通畅,粮食才能源源不断供应京师。



       如今的都城,人口已经不仅限于城中。挨着城墙,许多建筑拔地而起。



       既有民宅,也有商铺,充满了烟火气息。



       就像是一卷,展开的“清明上河图”。



       此宰相与天子之功也。



       现在民间,吴年与刘知行的威望很高。



       正所谓“建武爷坐龙庭,刘相爷秉政。海晏河清,国朝强盛。”



       听闻天子来了,城内外的许多百姓,都放下了营生,来到了大道上,观看天子銮驾。



       一时间甚嚣尘上。



       要不是有京营兵马身强力壮,怕要被汹涌的人群给拦住了銮驾。



       “真是好威武的大军,杀气十足啊。”



       “哪一辆是銮驾?”



       “看到群臣景从了没有?群臣的中心,应该就是銮驾了。”



       “那是銮驾。但未必坐着建武爷。你们不要忘记了。天子出行,需要防备刺客。没准建武爷坐的是另外马车。”



       “灭蒙元、破高句丽、亡扶桑、殄突厥、擒吐蕃、据缅甸。天子以这等强军,扫灭四方。真是强盛,真是强盛啊。”



       百姓汹汹,争相观望天子銮驾。



       有的人激动的满脸通红,紧握拳头。



       自汉唐以后,没有哪个朝代是比得上我朝的。



       蛮夷束手,边疆安宁。



       国泰民安。



       真天子也。



       真宰相也。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沿着大道,进入了城门。



       都城繁华,缓缓展开。



       銮舆内。



       李玉尊打开了车窗,微微探出头来,观看街道两旁的商铺,人群,微微张大了小嘴,露出了吃惊之色。



       虽然她见过成都、长安这样的大都市。但二者完全不能与都城相比。



       真是长了见识了。



       “这就是大汉朝的国都啊。”



       吴年与孙子乘坐的马车内。



       吴年掀开车帘,探头观看,脸上露出赞叹之色。



       当年他攻入都城的时候,约束兵丁,对都城没有造成物理上的破坏。



       但都城还是衰败了。



       这些年在刘知行的治理下,都城不仅恢复了往昔,而且更胜一筹。



       吴烈盘腿坐在吴年的面前,活泼好动的他,有点坐不住,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动,时不时的抬头打量吴年。



       爷爷是真爷爷。



       但是自记事之后,他就从来没见过爷爷。



       好稀奇。



       吴年注意到了吴烈的目光,放下了车帘,抬头看向孙子,笑着问道:“书读的怎么样?”



       “呃。”吴烈猝不及防,伸手抓了抓后脑勺,期期艾艾起来。



       吴年懂了,哈哈一笑。



       我这霸王,生的太子是个文静有城府的。



       文静有城府太子,生了个不喜欢读书的皇孙。



       有趣,有趣。



       “会骑马吗?”吴年又问道。



       “会。骑的还不错。”吴烈立刻昂首挺胸。



       “会打猎吗?”吴年又问道。



       “会。”吴烈应的更大声了,小脸通红。



       “很好。不愧是我家的种。等爷爷安顿好了,我们一起去打猎。猎猛虎,射黑熊。”



       吴年满意点头,伸出手来捏了捏孙子肥壮的脸蛋儿。



       “太好了。”吴烈双拳紧握,欢呼了一声。



       他是皇孙。



       未来的太子。家中管的严,虽然喜欢打猎,但是出门打猎屈指可数。更何况猎虎、杀熊?



       想一想都觉得爽。



       真是太爽了。



       吴烈对于这“第一次见面”的爷爷,好感度顿时拉满。



       有爷爷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