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变化

作品:《 吴年柳香

       望楚。



       寒风凛冽,冷的刺骨。



       汉军几乎都是北方人,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南方的冷,是真的冷。



       汉军战兵虽然强壮,有冬衣,但仍有不少生病。



       幸好汉军有优良传统,对于病号有特殊关照,不许战兵饮用生水,卫生搞的也很好。



       病疫没有大规模传播。



       建武二十七年,春节。



       吴年起了个大早,在太监的服侍下,穿上了龙袍,披上了厚厚的大氅,来到外帐与吴烈一起用餐。



       大帐中央,放着火盆,带来了温暖。



       但吴年年老气衰,还是觉得寒冷。让人煮酒,小喝了一杯,这才觉得暖和。



       过了不久,大内侍卫走了进来,禀报道:“陛下。文武来贺。”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吴年笑着抬了抬手,让他们进来。



       片刻后,目前在望楚的万户大将、近臣穿戴整齐进来,贺新年。而千户武将,则一律披甲整齐加强戒备,防止楚军来攻。



       吴年让太监搬来椅子,请老臣们坐下。



       君臣一起回忆往昔。



       吴年抓住自己耳旁银白的头发,感慨道:“建武是寡人的王号,即皇帝位后沿用。想不到都二十七年了。”



       加上他穿越后,当大头兵,称辅汉将军的十几年。



       已经四十多年了。



       如今他都奔七了。



       时间过的可真快。



       “还记得当年陛下称王的时候,全国上下,磨刀霍霍,要大干一场。终于北灭蒙元,南伐楚国。有了今天。”



       冯冲红光满面,哈哈大笑道。



       “没错。回想往昔,真他娘的精彩。”张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



       老臣与汉皇回忆往昔岁月,眉飞色舞。年轻近臣,都只有羡慕的份儿。



       北条氏政算是老资格了,但也是扶桑那会儿跟着吴年干的。



       不是创业老臣。



       君臣说笑,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中午。吴年大手一挥,让人设宴,君臣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酒足饭饱之后,众臣告辞离去。只留下值班近臣。



       吴年微醺,在太监的搀扶下,摇摇晃晃的去了内帐,强撑了一会儿,解开了龙袍,脱掉靴子,上床酣睡。



       睡了足足有一个时辰。吴年精神抖擞的洗漱更衣,坐在御座上,命令大孙子吴烈习武。



       又教他兵法。



       不知不觉,又是傍晚了。



       吴年让人传膳,准备与大孙子一起吃饭。就在这时,大内侍卫从外走了进来,神色沉重,单膝跪下道:“陛下。赵国公之子冯诩在外求见。赵国公薨了。”



       正在低头玩手指头的吴烈,霍然抬起头来。



       在场近臣,都是震惊不已。



       吴年双眼圆睁,沉默了许久之后,才说道:“传。”



       “陛下。”身穿素服,腰间系着白带的冯诩从外走了进来,涕泪横流的下跪道。



       “你父长寿,是喜丧。你要节哀。”吴年起身走了下来,亲自扶起了冯诩,宽慰道。



       身材高大,骁勇善战的冯诩哀不自胜,竟站立不稳。吴年叹了一口气,让太监扶着他下去歇息了。



       吴年抬头对一位近臣说道:“传王贵、张声、北条氏政。”



       “是。”近臣应声下去了。



       “换素服。”吴年又转头对太监道。



       “是。”太监弯腰行礼。



       吴年进入内帐,在太监的服侍下,换掉了龙袍,穿上了素衣举哀。



       “我的功臣都长寿,只是李勇年纪比我们大了太多。所以第一个去了。冯冲是第二个。我们真的老了。”



       吴年叹了一口气。



       冯冲病死,让他措手不及。



       甚至不敢相信。



       早上冯冲还中气十足,中午他们还一起吃了午饭。



       想不到。



       等吴年出来的时候,北条氏政、张声、王贵等人已经站好。吴年来到御座上坐下,抬头看向众人。



       张声、王贵神色沉重。



       虽然冯冲生前因为管不住嘴,俗称嘴臭,在朝堂上人缘极差。但到底是并肩作战了几十年。



       往小了说是战友病死。



       往大了说,现在两军交战。



       先折了大将。



       吴年沉默了一会,然后强笑道:“事已至此,只能往前看了。”



       “现在两军交战,折了大将,不是小事。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吴年话中有话。



       一名近臣立刻站了出来,对吴年弯腰行礼道:“陛下。两军交战,折了大将有损大军士气。”



       “楚军得到消息,也会军心大振。”



       “此消彼长。恐怕坏了大事。臣以为,应该隐瞒消息。让千户冯诩暗中统摄兵马,就像赵国公还活着的时候一样。”



       “臣附议。”



       许多近臣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道。



       “臣以为,应该立刻宣布赵国公死讯。”北条氏政站了出来,弯腰行礼道。



       “为什么?”吴年问道。



       “无关大局。”北条氏政斩钉截铁道。



       没错。



       临阵死大将,十分不幸。



       但要说隐瞒死讯,大可不必。



       因为汉军气势已成,这只是小波动。就算影响,也只是影响到冯冲所部骑兵。



       而江南一战,其实骑兵能发挥的地方很少。



       吴年想了一下后,点头说道:“好。”



       然后,他又问道:“赵国公薨,寡人不幸,冯氏不幸。但军队不可以没有将军,骑兵不可没有骑主。谁可继任?”



       王贵目中精芒闪烁,没有说话。



       张声走上前去,弯腰行礼道:“陛下。赵国公五子冯诩,是国家世将。又骁勇善战,追随赵国公多年,熟悉军务。臣以为,应该继承父职,袭军领兵。”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在场近臣,多数出列,躬身行礼道。



       只有少数人站立,抬头观察吴年神色。



       吴年微微低着头,没有答应。



       北条氏政转头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大将王贵,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推举赵国公麾下千户寇崇山领兵为万户。”



       王贵当即出列道:“寇将军骁勇善战,又追随赵国公多年,可以胜任。”



       吴年沉吟了一下,点头说道:“传旨。命寇崇山领兵为万户。让冯诩护送赵国公的棺椁回去都城,停放在殡宫。”



       “命赵国公长孙冯襄袭爵,赐赵国公家千两白银治丧。”



       “是。”北条氏政躬身行礼道。



       既然天子拍板,群臣便不再多言。



       王贵微微摇头。



       冯诩是世将,而寇崇山能力更强。



       其实让谁领兵马都可以,全在陛下的一念之间。



       陛下显然是选择了寇崇山,但这话陛下不能自己说。



       得有人当恶人。



       此事到此为止。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一名大内侍卫拿着一个精致的匣子走了进来,禀报道:“陛下。朝廷八百里加急送来奏折。”



       “雁门关主将薛平寇病死。”



       吴年动容站起,长叹道:“寡人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