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丞相胡惟庸的不寻常举动

作品:《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等到朱标宣读完奏章内容。



       奉天殿内一片寂静。



       朝中大臣已能想象到皇上的愤怒。



       自己钦点的接班人,太子居然在朝堂上公然否定自己制定的国策,挑战自己的权威。



       等了半响。



       终于,龙椅上的朱元璋有了反应。



       “不错!”



       “太子所言两策甚得朕心,可以试行。”



       “这件事就交给太子着手办理,中书省各部配合太子执行!”



       此言一出,群臣一片哗然。



       什么?

m.quanzhifashi.com

       皇上居然答应太子的奏请,这不是拆自己的台吗?!



       “陛下,太子所言广开商路,与我朝制定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呀,一旦新政实施,势必引起百姓人心惶惶,国朝动荡啊!”



       “陛下三思啊!海禁之国策乃维护我海防安全之基石。一旦取消海禁,只怕沿海百姓恐招倭寇袭扰,海防也不得安宁啊!”



       “陛下,士农工商体制乃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切不可在我朝坏了这规矩啊!”



       “陛下…”



       一时间,各部官员纷纷站了出来。



       原本分列两侧的官员,此刻几乎全部挤到御道中央。



       乌泱泱一片,各种声音混杂。



       此刻,无论是淮西勋贵,还是浙东文臣全都站在统一战线上。



       出言阻止。



       龙椅上的朱元璋看着下面乱哄哄的群臣,眼神冷到了极点。



       他看了眼太子朱标,然后朝贴身太监刘和示意。



       得到启示,刘和连忙开口传唱。



       “肃静!”



       紧接着站立在御阶左右的大汉将军,齐声吼道:



       “肃静!”



       “肃静!”



       “肃静!”



       三声齐呼,响彻整个奉天殿。



       原本像菜市场一样的奉天殿,瞬间安静下来。



       朱元璋端坐龙椅,手按在撑在御案上,森然目光扫视群臣。



       “朕意已决!”



       “太子所奏之事,不日起在我朝予以实行,中书省各部全力配合太子。”



       大手一挥,朱元璋用不可置疑的口吻说道。



       “陛下…”



       眼看朱元璋态度坚决,仍有大臣想出言劝阻。



       然而。



       话刚出口,就被朱元璋森然的眼神给硬生生憋了回去。



       紧接着。



       朱元璋声音再度响起:



       “朕还有一事,在这里向各位臣工传达。”



       还有事?



       朝堂上各位大臣已经被朱元璋今天不寻常举动,震惊的不知所措。



       这位皇上还有什么重磅消息发布?



       “朕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对空印案和扬州官员舞弊案重启调查。”



       “调查之事由太子负责,刑部、御史台、督察院全力配合。”



       望向太子朱标,朱元璋缓缓说道。



       “儿臣遵旨!”



       朱标上前一步,躬身接旨。



       御阶下的刑部、御史台、督察院官员,纷纷出列跪着接旨。



       朱元璋此言一出,御阶下官员再次轰动。



       “陛下圣明!”



       “皇上万岁万万岁!”



       “…”



       空印案和扬州官员舞弊案,牵扯官员上万,多多少少与朝中这些大臣们有些关系。



       或是门生故吏,或是亲朋好友。



       今天皇上主动提出,将定性为铁案的两案件重审。



       无疑是要翻案。



       这件案子皇上交给品性纯良的太子办理,更让大臣们看到了希望。



       这些大臣们都情不自禁的拍掌叫好。



       朱元璋扫了眼群情激奋的众大臣,眼神提示太监刘和。



       刘和尖着声音,唱道:



       “众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朱元璋站起身,准备下殿。



       就在这时,站在文臣前排的胡惟庸越众而出,启奏道:



       “微臣胡惟庸,有本要奏!”



       “哦!”



       “胡爱卿,有何事启奏?”



       朱元璋看了眼胡惟庸,又重新坐回龙椅之上。



       胡惟庸躬身道:



       “启禀陛下,中书省接到云贵、岭南行省汇报,这些地方多个府县官员出现缺额,请朝廷尽快派遣官员前往补缺。”



       “中书省可曾做出安排?”



       朱元璋淡淡问道。



       “回陛下,中书省已经初步拟定了一份任职官员名单,请陛下御览!”



       胡惟庸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双手举过头顶。



       “呈上来!”



       朱元璋说完,太监刘和快步走下御阶,接过胡惟庸的奏折,快步走了回去。



       跪地,双手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展开奏折,大致浏览了一下。



       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愣了下,随即问道:



       “胡爱卿,这上面官员名单,可是你中书省仔细拟定的?”



       “启禀陛下,上面每一个缺额官员名单,都是经过中书省与吏部一起仔细推敲拟定的,请陛下定夺。”



       胡惟庸朗声回道。



       “那肇庆县补缺县令江浦贡生林澈,是怎么回事?你给朕解释清楚!”



       朱元璋拿着奏折,眼神幽冷的看着胡惟庸说道。



       江浦贡生林澈?



       奉天殿再次一阵骚动。



       “这贡生是不是半月前,殿试上攻击科举取仕的那个林澈?”



       “他怎么成了补缺官员,他不是被打入诏狱了吗?”



       “胡相这是老糊涂了吧,怎么将一个待斩死囚,列入后补官员名单?”



       “疯了,简直是疯了!”



       “…”



       面对众官员质疑,胡惟庸抬头看向御案后的朱元璋,不急不缓说道:



       “自从陛下让臣看了贡生林澈关于公田补贴俸禄的策论,微臣回去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此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现在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臣斗胆将该贡生列入后补官员名单。”



       “陛下,林澈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臣恳请皇上施恩赦免死囚林澈。”



       说到这,胡惟庸一脸诚恳的跪地奏请:



       “陛下,人才难得,望陛下恩准!”



       一语落地,鸦雀无声。



       不光是满朝文武不敢置信,就连御阶上的朱元璋父子,也是大为吃惊。



       淮西集团‘二把手’,居然为一个‘淮西公敌’浙东党人求情。



       还安排这个死囚担任朝廷官职。



       当真是新鲜了!



       “呵呵!”



       朱元璋不由摇头失笑,顿感有趣道:



       “你可真有意思,之前还跟朕请求杀了这个狂生,恐他在诏狱内妖言惑众,这才两天就为其求情,还举荐他担任朝廷之职。”



       “胡卿,伱这葫芦里卖的是啥药啊,咱咋就没看懂呢!”



       “你给朕好好说说!”



       听闻此言。



       胡惟庸不敢丝毫托大,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



       “陛下,微臣只是觉得此子或许命不该绝!”



       “之前,微臣对林澈是有所偏见,那是因为他言语上冒犯陛下。”



       “但臣回去后,将林澈的策论仔细研究了一番,微臣不得不承认…这个林澈并非一个普通贡生。”



       “仅从这些策论就可看出,其能力足可以帮陛下排忧解难,为大明江山社稷做出贡献。”



       “微臣身为中书左丞,理应为陛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所以…这才斗胆向陛下请命。”



       “望陛下成全!”



       听完胡惟庸振振有词的解释,朱元璋眼底露出一抹玩味,随即便恢复如常。



       他淡淡望着胡惟庸,抬颌道:



       “如此说来,胡卿这是顾全大局了!”



       “很好,朕欣赏你的肚量,你胡惟庸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不错!”



       胡惟庸跪在下面嘴角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然而还不等他开言客套,就见朱元璋将奏折收好。



       “胡卿有心了,此事容朕考虑后再做决定。”



       “如果诸卿没有其他事要奏,今天早朝就到这吧!”



       太监刘和闻言,一展拂尘,尖声唱道:



       “退朝!”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