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30章 殷

作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皇宫,听到又有新大陆被发现,朱元璋和朱标并未表现的太过激动。



       相反,两人都默然无语。



       朱雄英挠了挠头,问道:“你们……怎么了?”



       朱元璋摇摇头,苦笑道:“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广阔。”



       朱标语气复杂的道:“以前我以为天下不过脚下这一隅之地。”



       “后来长大了,知道了身毒、南洋、以及西方世界。”



       “我一度以为,这就是天下。”



       “前年炎洲被发现,现在又有一座更加庞大的新大陆被发现……”



       “现实一次又一次打破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我在想,世界到底有多大,会不会还有新的大陆。”



       “会不会有比我们还要强大的国家,此时也正在向外探索。”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我们和他们,会不会发生战争。”



       朱雄英却没有那么感慨,反而斗志昂扬的道:



       “怕什么,我倒真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否则这个世界太寂寞了。”



       朱元璋和朱标却都摇摇头,他还是太年轻了啊。



       不过年轻人有锐气是好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反驳他的话。



       陈景恪能感受到两人的想法,就是年龄大了,时间一天比一天少。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生出了时不我待之感。



       而且面对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需要做的实在太多。



       大明内部的变革还未完成,周边的土地也未消化吸收。



       计划中的世界体系,还在起步阶段。



       每一次新的地理大发现,都必然会让他们生出紧迫感。



       这是人之常情无法避免,所以陈景恪并未安慰两人,而是说道:



       “世界到底有多大,到目前依然是未知。”



       “但根据已知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规律。”



       朱元璋看向他,问道:“你又总结出什么规律来了?”



       朱标和朱雄英都向他看来。



       陈景恪说道:“这个世界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一个存在于世间的文明都是带着刀剑的猎人。”



       “他们既要和凶猛的野兽搏斗,还要时刻小心其他猎人的袭击……”



       “赢家通吃,败者失去一切,甚至连存在的痕迹都会被抹去。”



       朱元璋不禁想起了,陈景恪曾经说过的起源文明、次生文明。



       已知的几大起源文明,就只剩下华夏未出现过断层。



       其他起源文明全都被灭绝过,或者出现过断层。



       再联想到接二连三的地理大发现。



       世界广阔无边,没有人知道在未知的地方,隐藏着什么样的对手。



       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发现,然后被消灭。



       确实有点黑暗森林的样子了。



       同样是战争,自然是先发现目标的人占据优势。



       至少拥有更多的备战时间。



       想到这里,他坚定的说道:“大明必须要变强,变得更加强大。”



       “要主动走出去探索全世界,先一步摸清敌人在哪。”



       朱标比较冷静,说道:“变强和探索是必须的,但不能盲目,否则会自乱阵脚。”



       至少目前已经探知的世界,需要大明用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消化。



       就算再有新的地理发现,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还是要深化变革,然后占领并稳固已经发现的土地。



       说白了,现在大明不需要制定什么新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好。



       看起来方才大家说了一通废话。



       实则不然,方才的一席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确立了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八个字,深化变革、稳步扩张。



       之后他们才开始谈论新大陆的情况。



       得知新大陆上土民的情况,朱元璋和朱标都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口虽然很多,但对大明构不成威胁。



       按照黑暗森林的逻辑来看,大明才是猎人,他们只能当猎物。



       至于如何开发新大陆,他们确立了一个大体的方针。



       先建立据点,慢慢的迁徙一些人口过去。



       将来有机会,就在那里建立几个封国,让诸侯王去征服土民。



       人口灭绝从来都不是华夏的选择。



       华夏对自己的文明有足够的自信,我们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治理这个世界。



       那就是用武力征服,然后用文明教化。



       以后那座新大陆上的土民,都是华夏子民。



       至于新大陆如何命名,本来老朱想按照习惯,从古籍里挑选一个名字。



       陈景恪却说道:“陛下可还记得《华夏简史》里记载,有一支殷商遗民向北迁徙,最终杳无音信了吗。”



       朱元璋马上就明白过来,说道:“你是说……”



       朱雄英兴奋的道:“殷商遗民,着啊。”



       “那支殷商遗民渡海去了新大陆,和当地土人结合开枝散叶,形成了现在的土人。”



       “新大陆就叫殷洲或者商洲,上面的土人就叫商……嗯,叫殷人。”



       “景恪你当年留的这个空白,真的是神来之笔啊。”



       陈景恪心道,先射箭后画靶能不准吗,嘴上却谦虚的道:



       “我当时是为了同化流鬼、靺鞨等族群留下的借口。”



       “没想到能发现新大陆,属于误打误撞了。”



       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多想,这事儿确实是巧合。



       主要是,就算多想又能如何?



       还能把他抓到诏狱里,使用大记忆恢复术不成?



       所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朱标却并不看好他们的打算:“仅凭这样一条信息,恐怕无法说服世人,那些土人是殷商后裔的。”



       朱雄英冷静了一下,发现确实很难。



       陈景恪含笑道:“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



       “咳,只要我们足够强,跟着我们能获得足够的好处。”



       “不需要我们去证明,只要丢一个引子过去,土人自会拿出一套说辞的。”



       “至于我们的人信不信……出则夷狄,入则华夏。”



       “人家都主动加入华夏大家庭了,还能将人拒之门外不成?”



       朱标一想也是,自《华夏简史》成书以来。



       已经有不知道多少土民,拿着其中的记录来证明自家是华夏分支。



       并且,他们依照华夏简史的记录,结合自家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进行了深加工。



       完善了相关逻辑链条。



       你别管是不是真的,就问你看起来是不是很合理?



       所以,我们就是华夏后裔,大家是一家人。



       等大明在殷洲建立了统治,强大的华夏文明,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



       以后他们就是殷人,是华夏分支。



       现在不过是回归主脉。



       所以,殷洲和殷人这两个名字,就此确定下来。



       朱元璋又补充了一条:“切记,冶炼金属的技艺绝不可流入殷人之手,马匹也是如此。”



       朱雄英也说道:“对,我们在殷洲立足之前,绝不可让这两样东西落入殷人之手。”



       这个规矩在炎洲都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炎洲土人少。



       据目前统计,差不多在七十五万人左右。



       这点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区域,最大的势力也才两三千人。



       普遍三五百人为一个单位生活。



       对大明构不成丝毫威胁。



       还有个原因是,炎洲土人的文明程度更低,就算告诉他们冶炼金属的办法。



       不告诉他们如何探矿采矿,如何提高炉温,他们照样弄不出金属了。



       这可不是贬低他们。



       冶炼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背后代表的是一整条科技体系。



       从如何探矿,到如何采矿,再到收集制作燃料,还要想办法提高炉温……



       欧亚大陆的人类,进行频繁的技术交流,尚且用了几千年才点亮这个科技。



       靠炎洲上那点土人,没有外人手把手的教,他们是弄不出来的。



       事实上,炎洲矿藏丰富品质极高,露天矿藏遍地都是。



       却没有点亮冶金科技,就是这个原因。



       殷人不一样,他们已经拥有了相当不错的文明。



       之所以没有发展出冶金业,主要原因就是矿藏埋藏极深,靠手挖不出来。



       如果告诉他们冶炼金属的奥秘,他们是有能力,自己将整套技术琢磨出来的。



       虽然大明不怕他们拥有相关技术,但没必要给自己制造困难不是。



       敲定了大致方针之后,朱元璋和朱标本以为就没什么事情了。



       哪知道,朱雄英却神神秘秘的对他们说道:



       “皇爷爷、爹,我还有几样宝贝送给你们。”



       朱元璋马上就猜到了一些端倪,说道:



       “在殷洲有宝贝?”



       朱标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朱雄英故意吊胃口的道:“确实是殷洲的宝贝,您绝对想象不到的宝贝。”



       朱元璋眼睛一亮,故作不在乎的道:



       “黄金白银咱都不稀罕,唯一能让咱稀罕的也就是良种了。”



       “不过就算是良种,也无法让咱动容了。”



       “如果是十年前发现,咱会很高兴,”



       “现在有了南洋的粮食,大明也不缺口粮了。”



       “况且就算是良种又如何,咱就不信还有什么能比得过水稻的。”



       说完,老朱斜睨他一眼,那意思分明就是,小子看你怎么吊人胃口。



       陈景恪心下好笑,老朱确实有自信的底气。



       但他还是太小瞧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了。



       朱雄英‘嘿嘿’一笑,说道:“那如果是亩产千斤的良种呢?”



       ‘噌……’老朱猛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朱标也震惊不已,说道:“雄英,事关重大,你可不要开玩笑。”



       朱雄英很是满意他们的表现,也不再吊胃口,说道:



       “据陈永和所说,他们亲眼见过亩产千斤的庄稼,并且带了一些种子回来……”



       老朱眼珠子都红了:“良种呢,良种在哪?快拿给咱看看。”



       朱标也起身说道:“快,把良种拿过来。”



       朱雄英这才命人,将装种子的几口箱子抬进来,然后指着其中一口说道:



       “皇爷爷、爹,亩产千斤的良种就在这……”



       不等他说完,老朱直接就扑了过去,一把将那口箱子掀开。



       露出了单独存放的七颗红薯。



       他伸出双手,小心翼翼的捧起一颗红薯,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着。



       犹如观看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朱标也跟过来,拿起一颗观察起来。



       很大,很重。



       符合亩产千斤的特征。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亩产千斤。



       不过那些人既然敢把种子拿过来,就说明作假的可能性不大。



       朱雄英在一旁将红薯的特点讲了一遍,当然都是陈永和告诉他的。



       当得知吃了这东西,会出现烧心、胃酸等等后遗症的时候。



       老朱有些生气的道:“矫情,饿肚子的时候观音土都吃不上,这点小问题算什么。”



       “只要能填饱肚子,只要吃不死人,它就是世上最好的东西。”



       朱标默默的点头,能果腹,吃不死人。



       对于饿肚子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奢望了。



       朱雄英则有些无法理解,毕竟他生来富贵,很难真正理解饥饿是什么。



       其实陈景恪也很难理解,毕竟前世今生他都没有真正饿过肚子。



       不过他毕竟见多识广,还是能体会到一些的。



       能果腹,吃不死人。



       这看似低到无法再低的要求,只有经历过饥荒的人才知道,这是多么的奢侈。



       老朱小心翼翼的将红薯放在桌子上,郑重的道:



       “马上找最有经验的老农来种植,就在宫里种,咱要亲自盯着。”



       “如果真的能亩产千斤,陈永和当封侯,其余所有人皆有厚赏。”



       朱标颔首道:“如此良种,不封侯不足以偿其功。”



       “种植的事情,可以将五弟叫过来,他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



       老朱点头道:“嗯,咱正有此意。”



       朱雄英笑道:“别急啊,还有其它种子呢。”



       “这个瓜,个头也非常大,能长到脸盆大小。”



       “房前屋后,地头边角,都能种上几颗。”



       “既能当菜吃,也能临时充当主食果腹。”



       老朱再次露出震惊之意,然后狂喜道:



       “竟然还有?”



       确实还有,接下来朱雄英又将其它种子全都介绍了一遍。



       每一样老朱都很开心。



       即便是产量一般的玉米,他也高兴的眯起了眼睛。



       一点都不像方才说的那样,啥都见过不稀罕。



       “没想到,这殷洲上竟然有如此多的良种,真乃宝地也。”



       这是他了解过所有的种子后,说出的评价。



       朱标也是同样的态度,确实是宝地啊。



       物种不但奇特,数量还多,关键是产量还高。



       太让人眼红了。



       这也更加坚定了占领此地的决心。



       谁知道还会不会有别的神奇物品呢,绝不能让宝地落到别人手里。



       之后取名的时候,老朱直接拍板。



       也别乱起别的名字了,就用‘殷’字。



       红薯叫殷薯,玉米叫殷米,南瓜叫殷瓜……



       既说明了来源,又强化了殷商后裔这个标签。



       以后提起这些作物的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来自于殷地,是殷商后裔种植的作物。



       久而久之,新大陆就是殷商后裔的,而殷商是属于华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