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003 蓝天、白云,读诗的姑娘

作品:《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这.....



       冬梅叫张冬梅,是方明丽的高中同学,两人关系非常好,住的又近,经常到相互家里串门。毕业后张冬梅考上了一所高中中专,也算不错。



       原来那个方明华是有点喜欢妹妹这个好姐妹的!



       可那不是我啊.....



       再说这个张冬梅长的又没妹妹这么漂亮,真不知道原来那個到底看上什么?



       “咳咳.....”方明华假装干咳两声:“你们去吧,我要看书。”



       “哥,我发现你最近爱看书了。”



       “你刚才也不是说,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吗?”方明华说了句,转身出来房门来到自己房间。



       方家在筒子楼原来只有两间房房,父母一间,原来两姐妹一间房,后来方明华知青返城之后,老爸又找领导想法设法要了一间,不过在最东头隔壁就是厕所,夏天味道有点不好闻。



       方明华回到自己房间,立刻光着膀子穿着一个大裤衩,一个人躺在自己房间床上看书。



       小妹去看电影,老爸老妈下去遛弯,老妈一般都是坐在家属院里和邻居闲聊,老爸则是到街边借着路灯看一帮人下棋。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他倒不是想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而是出去没啥意思。



       八十年代的西京远没有后世繁华,没有咖啡馆没有网吧没有奢侈品商店,古城墙爬一次足够,旁边的护城河水还是臭的,没有什么大唐不夜城,大雁塔还孤零零站在田坝中央。



       逛上几天最初的新鲜劲过去也就没啥意思,更重要的是挤公交太麻烦。



       还不如看书呢。



       穿越到杂志社,唯一的福利就是有社里有免费的杂志可看,反正是自家出的,还有别的出版社的,如《当代》,诗刊《星星》等。



       杂志社里还有一个图书室,里面珍藏着许多中外名著,不过要有借书证才行,像方明华这种身份自然没有。



       今天他看的是《延河》最新一期杂志,上面刊登了陆遥的一篇随笔:《病危中的柳青》,主要是纪念去世不久的文学家柳青的事。



       情真意切。



       到了晚上十点,洗漱睡觉,一觉醒来已经大天亮,家里人都不在,方明华取了个冷馒头出了家属院,又到附近人民公园转了一大圈,里面最热闹的要算是刚开不久的旱冰场,里面有好多少男少女。



       方明华驻足看了一会。



       重生前,上大学的时候也玩过,水平不高也不是很感兴趣,溜达了好一大圈回到家,已经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老妈已经做好饭,吃饭就他们俩,小妹去学校了,老爸钓鱼一般都是早出晚归。



       这次是馒头和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碗鱼汤。



       方长河夫妇俩都有退休工资,儿子方明华现在每月也能拿20元,女儿大学不交学费还有补助,基本上不用花钱,所以家日子比前几年宽裕许多。



       张凤兰对眼前的生活非常满意。



       当然也有不满意地方,譬如住筒子楼条件太差,远远没有前面红砖楼里的套房好。



       但那都是杂志社领导以及编辑家属住的,自然轮不到他们。



       “小华,饭吃了,你到你妹的学校去一趟。”老妈突然说道。



       “干嘛?”



       “我早上去碳市街副食品商店买了一盒桃酥,你妹爱吃这个,伱给送过去。”



       我也爱吃啊.....



       没办法,自从小妹考上大学以后,在家里的地位就直线上升。



       “好,我现在就去。”方明华喝完最后一口鱼汤,抹抹嘴,站了起来。



       “不准偷吃!”老妈叮嘱道。



       我@#¥%……%



       方明华的内心再一次受到来自老妈的暴击。



       将印着“西京市食品一厂”标记纸包桃酥小心翼翼放在自己的黄挎包,方明华下楼出了家属院,准备去挤103路无轨电车。



       公交车站上已经围了一大群等车的群众,看到蓝色的无轨电车缓缓从后方驶来,等车门打开那一刹那,方明华仗着年轻力壮,护着挎包,卯足劲毫不犹豫冲了上去,根本不管后面的叫骂声。



       素质?



       那是以后的事。



       方明华记得自己的刚穿越过来,上车规规矩矩排队结果等了三辆电车过去,硬是没上去!



       从此他学了乖。



       电车沿着建国路向南行驶,方明华站在拥挤的车上,静静看着外面的景色。



       街道上到处都是自行车,电车被裹挟在自行车的海洋中,还有悠闲踱步的牛车。



       街道两边民国时期的木质楼房,门面房都是各种百货小商店和卖衣服的门面。



       这个时代最时髦的牛仔服、喇叭裤已经出现了,就在街道边一个很时髦的理发店里,录音机里传来一首清脆的歌声: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啊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



       .....



       秋日阳光下,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了时代的气息。



       电车出了建国门向西沿着古城墙一直到一个叫边家村的地方,方明华下了车,进了西大校门。



       学校里很热闹,路边石凳、草坪上随处可见席地而坐认真看书的学生,



       旁边还有一群学生模样的正围了一圈,中间一个穿着白衬衣蓝色背带裙的短发姑娘,发梢在风中微微飞扬,正大声朗诵一首诗: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



       ......



       舒婷的《致橡树》。



       蓝天、白云,读诗的姑娘,方明华觉得这画面很美,停下来看了会。



       姑娘朗诵完,周围发出热烈的掌声。



       就在这时候,方明华突然看到几个男生说说笑笑向这边走来,其中一个满脸疙瘩豆的男生看上去有点眼熟。



       这不是昨天硬要闯进杂志社见主编的工大学生刘建军吗?



       怎么会出现在西大校园里?



       很明显,他们互相还认识。



       “李丽同学,刚才你诵读舒婷这首《致橡树》,声音饱满,感情真挚.....非常好。”刘建军说道。



       姑娘很谦虚,抿嘴一笑:“过奖了,我只是朗诵你自己还写诗呢,最近写新诗了吗?”



       刘建军还没开口,他旁边个子稍矮的男生快言快语。



       “他写了,还准备向《延河》杂志投稿呢。”



       “是吗,那朗读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



       刘建军有点踌躇,这让他想起昨天下午在杂志社门口难堪情形。



       这种丢人的事他回去自然没说,现在看到姑娘渴望的目光,想了想就从口袋里掏出稿件。



       虽然比不上门卫写的那首,但是要强过在场的大部人写的东西。



       清了清嗓子,他大声念道:



       《告别爱情》:



       还没来得及说再见



       列车就已驶远



       ....



       ....



       突然,卡壳了。



       他直愣愣看着左前方,仿佛是大白天看到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