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004 “哥,你要好好读书,做个对四化有用人才”

作品:《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路边有个青年看着他,脸上还露出一丝笑意。



       正是昨天下午在杂志社碰到的那个年轻门卫!



       刘建军顿时一脸尴尬。



       “刘建军,你怎么了?继续朗诵呀?”李丽催促道,看着刘建军神色不自然,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就看到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



       “刘建军,你认识他?”李丽好奇问道。



       刘建军点点头,猛然又摇头。



       这可把李丽弄糊涂了,干脆直接上去问:“这位同学,你是西大的还是工大的?”



       “都不是,我是路过的。”方明华笑了笑:“你们继续。”说完转身离开。



       身后又传来刘建军朗诵诗歌的声音,不过中气似乎没有刚才那么足。



       方明华背着黄挎包来到女生住宿区2号楼下面,站在楼下冲着三楼叫了一声,窗户里伸出一個小脑袋,很快就看到方明丽从楼上跑下来。



       “哥,你怎么来了?”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这是妈今天早上买的桃酥,让我给你送过来。”方明华说着从黄挎包里拿出纸包的桃酥递给妹妹。



       还好,看上去没挤碎几个。



       “市食品一厂?我最爱吃他们厂做的桃酥。”姑娘很开心接过来,小心翼翼打开,又递给方明华两个。



       “哥,给伱。”



       方明华也没客气,接过吃起来,他想起刚才的情形好奇问道:“小妹,工大的学生经常来你们学校?”



       “是啊,咋啦?”



       方明华就把刚才遇到刘建军几个人读诗的简单说了下,当然不会说刘建军的名字以及认识这个人。



       “工大学校的后门不是就和我们学校大门在一条街上嘛,我听高年级学生说两家学生经常串门,工大的尤其喜欢来我们学校,有的还主动参加我们学校的文学社呢。”方明丽解释道。



       “你说的那个读诗的短发女生呀,叫李丽,就是我们希望文学社的,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声音也好听,所以好多人喜欢听她朗诵诗歌。”



       “哦......”方明华点点头。



       “哥,我们文学社要活动啦,我得赶紧过去。”



       “去吧,我也回家。”



       “哥。”方明丽突然叫了声。



       “怎么了?”



       “哥,差点忘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国家为了加速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已经恢复成人函授教育了!我们学校正在筹办中文函授班,毕业以后可以给大专文凭呢,你也报名,提高自己的素质,总不能看一辈子的大门吧?”



       呵,这话说的。



       不过方明华知道小妹是真心为自己好。



       “那行,如果条件符合的话,我报名。”方明华答应了。



       “好啊.....我帮你打听打听,要一份招生简章,哥,我先上去了,再见。”姑娘转身向楼上跑去。



       方明华笑了笑。



       混个大专函授文凭也不错嘛。



       日子就这么淡淡过着,这天早上,方明华上班和张宝福交接班后,就从黄挎包里拿出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准备看。



       他看的是法国大作家大仲马写的《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是前两天他在钟楼新华书店抢的。



       说是“抢”是因为现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虽然国家放开许多中外名著的出版,但依旧跟不上广大读者的渴求。往往书店刚上一批名著,就被青年们一抢而光。



       方明华也是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才轮到而且还是限量——一人只能买一本外国名著!



       于是方明华就买了这本《基督山伯爵》。



       以前他也看过,写的是一个叫唐泰德的年轻人因为被嫉妒而受到陷害,在监狱里受尽磨难,又在神父的帮助下王者归来,开着金手指大杀四方,最后完成复仇回归乡野,深藏功与名。



       从后世的目光看,这是妥妥网络爽文套路啊。



       这也是方明华愿意再读的原因。



       当然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正如小妹方明丽说的,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当个门卫吧?



       上不上函授班无所谓,但要有所作为最起码让日子过的更好点,那就需要钱。



       去经商?



       似乎有点早,现在才是1980年!



       据说温州姑娘朱华妹去年年底才领到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可这是内地,经商风气远没有沿海兴盛。



       估计保守的爸妈打死也不会让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去搞那些投机倒把的事。



       也只能走文学写作这条路,好歹穿越前自己也看了不少书,也喜欢舞文弄墨。



       但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严肃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到后面先锋文学......至于以武侠为代表的通俗文学——还得几年,最起码要等83年以后。



       先看看名著,掌握掌握人家的写作技巧,否则就是抄袭也未必能行——除了个别诗歌,谁能记得住一本严肃小说的全部内容?



       好好看书吧。



       方明华刚翻看书还没看,就看到一个五十出头穿着灰色中山装的男人走进门卫室。



       “董主编,早!”方明华赶紧站起来招呼。



       方明华当然认识他,董墨,杂志社副主编,专门负责诗歌这一块,据听说五十年代《延河》创刊的时候,他就在编辑部。



       除了那个特殊年代杂志停刊后,被下放到新jiang插队好几年,其余都呆在杂志社,算是元老。



       董墨是个典型的关中男人,不苟言笑,不过今天看着方明华却是笑眯眯的。



       “小方同志,你在看书?《基督山伯爵》?”董墨发现放在桌子上的那本新书。



       “我前两天去新华书店买的。”方明华实话实话:“没事的时候就看看。”



       “爱看书是个好习惯!”董墨一脸赞赏,又问道:“你还看过什么书?”



       多啦.....



       从实体书的严肃文学到娱乐性网文甚至小黄书,都看过,当然这都是穿越前的事。



       看着董墨笑眯眯的样子,方明华突然想到什么,于是说道:



       “我初中毕业去插队,看的书不多,到杂志社工作主要是看咱们出版的杂志、还有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



       “你看过《飞鸟集》?”这倒有点出乎董墨意料。



       要知道,泰戈尔的《飞鸟集》特殊年代是不准出版的,现在市面上也很少见到。



       “你最喜欢《飞鸟集》里的哪一句?”董墨追问道。



       方明华只好答道。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我是一只旷野的鸟,在你的眼里找到了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