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1章 我有一个朋友

作品:《 1978合成系文豪

       “同志,新年好!”



       “你谁啊?”



       江弦盯着家门口一小孩,穿破大衣,手里攥着摞年画。



       “请个财神吧?”



       “......”



       江弦从兜里掏一毛钱给他,小孩抽张年画塞过来,作个揖走了。



       江弦转过头,问:“妈,用不用去接我姐一家?”



       他姐姐叫江琴,比他大三岁,八年前下乡插队和他姐夫认识,自此远嫁去了沪海。



       “不用去了,你爸一早就领着江珂上车站候着了,过来给我搭把手。”饶月梅搁厨房棚子底下擀着面条。



       正急火油烟地炒菜呢,又黑又窄的门洞下忽热闹起来。



       一个拎着大包,身穿墨绿色风衣的女人,快步冲过矮烟筒冒出的黄烟。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妈!”



       “哎呦我的闺女呀。”



       饶月梅眼泪儿刷刷掉。



       这年头,车马书信都很慢。



       一家人分隔两地,每年也就过年才有机会见着回面。



       江弦去迎了迎他姐夫边华伟,中山装、戴眼镜,标准的知识分子,这会儿正在寒风里哆嗦。



       “舟车劳顿辛苦了吧姐夫。”



       “江弦,听说你现在是大作家了?”边华伟热情的扶上他胳膊,“你的《棋王》我也看了,惊为天人。”



       “快进屋、快进屋。”



       这边儿大人们还没进去呢,江琴俩儿子一溜烟跑进屋了。



       “大电视!”



       “妈妈,我要看电视!”



       “电视?”



       江琴抹抹婆娑的眼眶,一眼瞥见屋内的12寸大电视,惊得嘴都合不拢。



       “咱家里啥时候买电视了?!”



       “你弟的主意,写文章挣了点钱,掏钱给家里置办了台。”



       江琴侧转头看向老弟,目光中满是不可思议。



       “你咋那么厉害呢?”



       “运气好、运气好。”江弦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随后从兜里掏出俩红包,给他俩外甥发了压岁钱。



       中午饭是八口人挤在屋里吃,电视开着,重播着年三十的节目,热闹非凡。



       边华伟夹一筷子清澈透亮的大白菜塞嘴里,“每年来了京城,最好这口芥末堆儿。”



       江国庆倒满三盅酒,“华伟还在原来的单位?”



       “不在了爸。”江琴有些气愤,“华伟每天下班刻会钢板,想增加点收入,结果被封举报信给告了,说他搞副业影响本职工作,写了封检查,给他调《革命故事会》编辑部一小单位了。”



       “现在叫《故事会》,这個月刚改的名。”边华伟讪讪的笑。



       嘴里正含片大白菜的江弦一哆嗦。



       什么会?



       不会真的是他想的那个厕纸读物吧!



       话说《故事会》在这年头还真没那么不堪,它最初是本宣教读物,当时人民群众“文盲”多,能读懂《故事会》,在当时算是“高级知识分子”。



       79年改名后,《故事会》走向新生,开始走向独到的“通俗”文学之路,做大做强,迈向辉煌。



       注意了,那会它是“通俗”,不是“土气”。



       就比如,金庸曾给《故事会》投过稿子伱敢信?



       关键他还被退稿了你敢信?!



       ......



       京城住宿难,招待所不给普通人住,旅店一律客满。



       到了80年,个体户开始开办“防空洞”旅店,店如其名,开在防空洞里头,并迅速的在京城开办了一百多个。



       实在住不惯,你就只能上澡堂子里顶着乌烟瘴气忍半宿。



       好在江爸老早托朋友,帮江琴一家安排了间住处,免了一家子的颠沛流离。



       “把压岁钱交上来!”一回到房里,江琴就熟稔的缴了俩儿子的红包。



       抽出来一点。



       嚯,江弦居然给他俩一人包了十块的巨款!



       “华伟,你知道江弦给了他俩多少钱么?”



       “多少?”



       “十块!”



       十块钱差不多是江琴四分之一的工资了!



       边华伟看着这钱笑笑,“你弟弟和以前真是大不相同。”



       “是比以前懂事好多。”



       江琴带着些幸福之色把钱收好,“还记得他病退待业会儿呢,我天天干着急,觉都睡不着,我这个姐姐在外地,什么忙都帮不上他,没想到才过去几个月,一切都好起来了。”



       “我说你就瞎操心,人家年轻人有自己的能耐,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那是我弟弟有本事,你换成别人试试?”



       边华伟点一根烟,“我也没想到,江弦还有那样的才情,《棋王》我真是读了又读,你要不说,我真想不到这个江弦,居然就是你弟弟江弦。”



       “睡觉吧。”



       “琴琴,你说我和江弦去约篇稿子怎么样?”



       “约稿子?”



       “我现在当编辑,他现在搞写作,我这姐夫不得和小舅子统一战线?”



       “可别!”江琴摆摆手,“你们那小破杂志,怎么跟人家《京城文艺》比啊,少耽误我家江弦的前程。”



       “也是。”边华伟嘿嘿一笑,“睡觉吧,明天逛颐和园。”



       ......



       另一边,江弦坐在桌前想了许久。



       他打算用《故事会》做点事儿。



       他前世写的是网文。



       网文和传统文学天差地别。



       你让他写《棋王》,他绝对是写不出来的,即便写出来,也没有阅读价值。



       但故事会不一样...



       故事会更在意的是脑洞、猎奇、故事性,对于文体以及遣词造句并不讲究。



       次日。



       西郊的颐和园满是游客,江弦一大家子拍了张合照,江琴领着俩儿子和江珂上昆明湖冰场溜冰。



       江弦与边华伟走在一起。



       “姐夫,你们那杂志是收什么稿子?”



       “别,你姐刚嘱咐过我,不让我祸害你。”边华伟笑道。



       “不是我想投,我认识挺多作者朋友,以前一块搞地下文学,现在都想上岸。”



       边华伟看他一眼,“我们收那种故事性很强的作品,每个普通人都能听懂,都愿意听,你别看你是大作家,有可能你写的东西我们还不要。”



       江弦点了点头,稍作思索,“你别说,我以前确实听朋友讲过个故事...”



       “哦?”边华伟有些好奇,“能聊聊?”



       江弦点了点头,二人漫步湖畔,一路边走边叙述。



       阳光斜照,穿过十七孔桥的桥孔,知春亭上覆着浅浅白雪,昆明湖上传来欢声笑语。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啊!”边华伟有些震惊。



       奇闻轶事本就博人眼球,更何况这个故事本就脱胎于一桩旧朝奇案。



       “你这个朋友叫什么名字?”



       江弦沉吟片刻。



       “...陈奇。”



       “能让他试着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看看么?”



       “成,我回头帮你问问。”



       ......



       ......



       ......